兩岸大學生設計工作坊展示部分設計作品
自2013年起,海峽兩岸大學生設計工作坊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三屆,不僅成為推動海峽兩岸設計與制造融合的一種產學研新模式,同時也為泉州更好地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動力。2016海峽兩岸大學生設計工作坊活動以“匯兩岸·聚創意·促轉型”為主題,對于助推企業發展、促進產業轉型、融合產學研、加強兩岸交流等方面具有開拓性作用。
匯聚創意組團進駐企業
7月17日,2016年集成杯海峽兩岸大學生設計工作坊設計答辯活動在晉江拉開帷幕。本批入駐集成傘業并參加答辯的16名大陸及臺灣設計專業學生,為2016年海峽兩岸大學生設計工作坊160名院校入圍學員中的一部分。
答辯會上,學員們兩人一組上臺演示PPT,詳細講解合作設計的創意產品方案,并與現場專業人士等進行互動。學員們的48個設計方案參與角逐一二三等獎,現場還舉行了頒獎典禮。
參加活動的福建省工業設計與服務制造行業技術開發基地主任林敬亭表示,傘的設計可圍繞傘面創意、結構設計、技術創新等進行。另外,在設計中還應考慮如何解決生產環節里最占用勞動力的部分。
泉州市工業設計協會會長楊學太建議,學員們可以動手做一些產品模型,理解概念與實際的差別,進一步認識產品結構與成本的概念。
據了解,連續舉辦三屆的海峽兩岸大學生設計工作坊活動,主要通過組織海峽兩岸高校學生,按每家企業10天的周期逐家進駐承辦企業,在深入了解企業文化、生產工藝、產品特點和市場導向的基礎上,由承辦企業提出產品設計方向與需求,參與工作坊的學生在企業研發設計人員、跟班導師指導下,按兩岸院校各一名學生兩兩組合的模式開展企業命題作品設計并完成設計成果,最終評選出優秀作品并給以獎勵。
“今年無論是參與的院校數量、大學生人數還是企業參與度都創下了歷史新高。”楊學太說,“報名的學生數量超過兩千人,最后經過層層篩選,只有不到兩百名學生獲得首批參加設計工作坊的機會。”
制造融合設計發展模式
主辦方介紹,利用暑期舉辦設計工作坊活動,為海峽兩岸大學生攜手結盟實習實踐提供了機會,得到制造企業和海峽兩岸專業設計院校師生的高度肯定和積極響應,成為推動海峽兩岸設計與制造融合發展“接地氣”的產學研新模式。
今年共有喬丹、舒華、親親、集成、信泰等24家企業參與承辦海峽兩岸大學生設計工作坊活動。福建集成傘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文集表示,公司歷來重視產品的創新及設計,希望有更多的機會參加這類活動。
泉州市工業設計協會介紹,此次設計工作坊活動分為三個批次開展,第一批次十家企業于7月9日在企業啟動、第二批次十家企業于7月18日在企業啟動、第三批次四家企業于8月2日在企業啟動。據第一批次企業反饋,本次工作坊活動的參與學員設計能力普遍較強,創意新穎,可以在企業產品升級上提供大量的新鮮元素。
2016海峽兩岸大學生設計工作坊由福建省經信委指導,泉州市經信委、晉江市政府聯合主辦,晉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泉州市工業設計協會、晉江市工業設計與時尚創意協會及各承辦企業聯合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