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中秋習俗燒塔仔。
晉江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單公布,“安海中秋習俗”榜上有名。那么,安海中秋習俗有什么好料?又有什么魅力?未來將如何發展?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安海中秋習俗”非遺傳承單位——安海商會副秘書長、安海文化人士高俊仁。
中秋佳節是安海地區一年中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之一,至今仍保留著不少古老的傳統節俗。那么,安海中秋習俗都有哪些內容呢?
據高俊仁介紹,安海中秋習俗有番薯、芋祭祀祖先和跋狀元餅、燒塔仔等,其中燒塔仔活動因一些歷史原因,曾中斷40多年。
2011年,由安平橋歷史文化研究會承辦的“燒塔仔、唱童謠”活動在安平橋畔舉行,使這個有700多年歷史但已中斷的民俗活動重放異彩。接下來,每年舉辦的“燒塔仔”這項活動,屢屢吸引晉江、泉州多家媒體參與報道。2015年,“燒塔仔”民俗活動升級為安海鎮政府主辦、安海商會協辦的大型群眾性活動。
除了燒塔仔,被人津津樂道的“中秋跋狀元餅”也是傳承已久。目前,安海商會及眾多會員企業早就把中秋跋狀元餅習俗常態化、固定化,于每年中秋舉行跋餅加菜聯誼活動,增強員工凝聚力。
“我們將努力讓安海中秋跋狀元餅活動進入千家萬戶,讓有條件的街區社團舉辦燒塔仔活動,使民眾自覺主動地傳承優良的民俗習慣。”高俊仁說。
據了解,安海中秋習俗,既有中國傳統中秋節日文化元素,又有濃厚的閩南區域文化特征和顯著的地方特色,其蘊含豐富的文化信息,富有教育性、娛樂性、觀賞性等。遺憾的是,安海中秋習俗始于何時無考。不過,根據文獻記載和口頭傳說,安海中秋習俗歷史悠久,經數百年的代代傳承已經扎根人民大眾心中。
“安海中秋節日習俗寄托了人們最美好的祈愿和情懷,體現出精忠愛國、自強不息的精神和中華的傳統孝道,是研究中原文化和閩南地域文化融合的活態素材。”高俊仁說,“作為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習俗還凝結著民族精神與情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也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寶貴資源。”
高俊仁透露:“接下來,安海商會將與安海文化創意發展協會合作,策劃一場大型活動,進一步擴大安海中秋習俗的影響力,努力把安海中秋習俗申報成泉州級、福建省級非遺項目。”(記者 張志耐 秦越 實習生 洪安婷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泉州這條濱?!包S金通道”提前實現主體完工2025-07-03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