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西村一景
10日,晉江市最美鄉村首批“智囊團”浙江“取經之旅”正式收官。近兩日,晉江市各級美麗鄉村建設的“操盤者”們奔走于浙江大地,先后到樂清市東街村和溪西村、麗水市青田縣學到一手“獨門好料”,為晉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和美麗鄉村建設“烹”出美味找秘訣。
“以工帶農”溪西村:村企互“抬轎”小村成“美嬌娘”
走進背靠青山的溪西村,文化長廊、燈光籃球場、健身園、生態文化休閑公園、小學、社區衛生醫療服務站……在這個是鄉卻似城的小村落里穿行,你能清楚地感受到鄉村的文化風情,但一應俱全、落地皆景的配套項目又有著一座城鎮該有的一切,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目前,有32家知名企業入駐的溪西工業園區,占虹橋鎮工業產值的一半以上,外來務工人員1萬多人。溪西村走的是一條“因地制宜,村企攜手,共建和諧新溪西”的新農村發展模式。
自1997年起,在國家明令禁止占用耕地建設工業園區的大背景下,樂清市決定利用非耕地建設工業區,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溪西村兩委強烈意識到,溪西地理位置差,經濟落后,只有大力引進工業園區才能促進本村經濟的發展和活力。隨后,村兩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說服村民將工業園區選址地范圍內的老祖墳在兩個上午時間內全部遷出,其間實現“零糾紛”“零上訪”,最終促成了工業園區落戶溪西這樁“婚事”。
據了解,溪西村利用一期工業園區非耕地補償款300多萬元,把溪西至虹橋的溪虹路由8米擴寬至16米,改善通村道路。而后成立村經濟合作社,利用二期工業園區征地費建設10棟標準廠房近3萬平方米,如今每年租金可達600多萬元。
村企共建,是溪西村發展的一大特色。隨著村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溪西村加大舊村改造的力度和步伐,反哺村莊建設。舊村改造以來,村內道路進行拓寬改造;鋪設供水管道,解決村民用水高峰的緊張狀況,擴建水廠增加藏水量;鋪設排污主管道,建立生態深層污水處理系統,減輕河水源頭污染;爭取到電信和電力部門的支持,進行全村通信網地下預埋及第二次電力網改裝。
“雖然我們和溪西村的模式不太一樣,但還是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希望接下來可以融合進紫帽山風景區的開發建設中,與紫星村等村莊合作,向農村生態旅游方向發展。”紫帽鎮紫湖村村委會主任黃詩劍介紹,2007年,由村里出土地、企業出資金,共同建設村級集體經濟。模式是通過村企合作進行舊村改造,企業出錢給村民建新住宅,村里則給企業一定土地作為交換,實現了危房變住宅的轉變,企業得到村里部分土地開發權。
“人人皆股東”東街村:
集體“蛋糕”量化到人
吃多吃少看“股份”
2011年11月,溫州獲批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與試驗項目,成為全國18個試驗區之一。幾年來,溫州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主題,以“確權、賦權、活權”為主線,通過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機制創新,加快“產權到人(戶)、權隨人(戶)走”的現代農村產權制度體系和產權價值實現體系的建設。
在虹橋鎮東街村,把財產權利,尤其是集體經濟產權交到農民手中并非易事,因為“誰有份”“怎么分”“分了之后如何交易”等問題,無論從國家現有法律法規,或是相關政策中都找不到模板和依據,改革在“摸著石頭”中探索、完善。
東街村采取的做法是依法界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加強在冊農業戶口村民的合法權利保護。通過集體資產量化到人(戶),讓每個村民都明白自己手中掌握的資產分量,逐漸從傳統福利分配向實行按股分紅轉變。
目前,東街村集體擁有虹橋鎮商貿城、地下商場、東街菜市場、商業店鋪等固定資產,并實現100%資產量化,村民不再用股權兌換現金,而是所有人均入股。村民作為“股東”,到了年底便按照相應股份拿分紅。據介紹,東街村的“股東們”人均年分紅可達5000元。
反觀晉江,近年來晉江堅持市鎮村聯動,穩妥積極探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出臺成員資格認定指導意見,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制定試點工作方案,并抓緊抓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關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晉江目前已選取部分村(社區)試點,推進效果好的話能很好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集體資產實現保值增值,并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晉江市農業局工作人員許建林表示,該項改革既是為了解決農村集體產權不明晰、集體經濟缺乏有效實現形式等突出矛盾,也是晉江現代農村建設的一次大膽變革。
嶼頭社區是晉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試點社區,從1997年開始走發展集體經濟道路,是目前西園街道唯一實行土地股份制的社區。“村集體經濟發展了,村民要求產權改革,看了東街村的股改,對于誰有份、怎么分、用什么形式來分可以實現良性循環等有了很多啟發,對接下來的改革更有思路了。”嶼頭社區黨支部書記洪金塔表示。(記者 林文婧 通訊員 尤德文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泉州這條濱海“黃金通道”提前實現主體完工2025-07-03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