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閩南網 > 晉江 > 晉江新聞 > 正文

    海都深讀:晉江磁灶以瓷為名造夢想 欲再現古鎮曾經輝煌

    來源:閩南網 2016-06-14 08:26 http://www.iosapp77.com/ 海峽都市報電子版

      被時代冷落的“土疙瘩”

      如今的磁灶,已然成為中國陶瓷建材行業中的佼佼者,但磁灶也已不再是當年模樣,那些讓磁灶人引以為豪的瓷器,也成為回不去的過去。

    蜘蛛山窯址出土的宋代綠釉瓶

      蜘蛛山窯址出土的宋代綠釉瓶

    金交椅山古窯址

      金交椅山古窯址

      “以前家家戶戶都用我們自己燒造的糕缽蒸糕,用陶油缸裝油,海邊的漁民到我們這買陶瓷的網墜,鹽場到我們這里買粗陶板曬鹽,婚喪喜慶更是離不開我們磁灶的陶瓷。如今,這些東西都讓玻璃、鋼鐵取代了,傳統沒了,工業化生產瓷磚、琉璃這些建筑材料代表不了磁灶窯曾經的輝煌。”嶺畔村65歲的老陶瓷工匠吳松森說出了不少老陶工的心里話。

      他是村里成立的“制陶吧”的一位老師,一有空,他就會去那教孩子們拉坯制陶,“孩子們也許以后不再靠制陶為生,但希望千百年來磁灶人‘討生計’的本領能夠一直傳下去。”

      一座800年的龍窯熄火

      “雖然千百年來陶瓷燒造的方法和產品有所變化,但對于嶺畔人來說,陶瓷就是生命。”吳吉祥告訴記者,“從古至今,都有九成以上的嶺畔村人靠陶瓷過生活。以前家境好的人會有自己的窯爐,家境一般的就在窯倉有空位時租賃作業,有的則服務于整個制作陶瓷的‘產業鏈’,負責挖土、運輸之類的。”

      85歲的制陶老師傅吳丁山,就屬于當年“家境好的”那批人,蜘蛛山古窯800多年來塌了修、修了塌,到了吳丁山父輩時僅剩下20來米長,也成了他家的產業。吳老年幼時其父親便去世,12歲起他就開始學習制陶技藝,這是大多數嶺畔村孩子學藝的年齡。吳丁山說,記憶中母親負責的是陶瓷的銷售,而自己則在窯中和師傅們一起制陶、燒陶。生意好時,整個窯都由自家料理,生意不好時,家里會把一些窯倉租出去。

      吳老至今仍記得蜘蛛山窯內窯外工人進進出出的景象。“窯外,有人挑著陶土過來到附近的作坊。作坊外有人用水碓粉土,淘洗沉淀,再用腳踩踏煉泥;作坊里有的陶工正在拉坯,有的則把成型后的坯上架晾坯。還有人在負責給器物上釉,而待釉晾干,就有工人裝坯入窯,大家各忙各的,忙的時候手一刻都停不下來。”

      晉江國營陶瓷廠建立后,蜘蛛山的龍窯便成了陶瓷廠的專用窯,熊熊的窯火基本不曾熄滅,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到了上世紀80年代,國營陶瓷廠退出,吳丁山家又繼續用這座古窯燒造陶瓷,但此時燒造的已不是原本的生活用瓷,而是燒造琉璃瓦等建筑用瓷,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這座延續了800年的古窯才正式熄火,成為磁灶人心里永遠的記憶。

     一個陶工的50年陶海沉浮

      1950年出生的吳孝榮,12歲跟著師父在土尾庵學制陶瓷,當學徒的三四年時間,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不停地挑水、打掃、曬陶瓷。時至今日,他仍記得初入行時的艱難。

      “剛開始連練手的機會都沒有,主要是窯有限師傅又多,根本沒地方練習,只有等到大中午師傅們去吃飯了,才能利用空出來的地方學做東西。直到1965年有個師傅離開那個窯場,我才有了一小塊自己的空間。”吳孝榮記得,從這一年開始,他終于能夠靠制瓷來賺錢。“陶工就是靠著制作陶瓷討生活。除了有位置,我們還得靠天吃飯,做好的陶瓷要先晾曬,如果遇到下雨干不了就沒法燒,進去燒了也不是萬事大吉,從裝窯到燒制,再到退燒,要5天左右,這5天沒法拿陶瓷換錢,不省著點用,連吃飯錢都成問題”。

      在磁灶,各個村基本都在制瓷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嶺畔村主要做制陶、燒造、貿易,下官路村、大埔村負責供瓷土,龍窯的旺火則要南安九溪村的松枝點燃。到了26歲時,吳孝榮發現單靠制作和燒造瓷器無法維持家用,便轉而做了收入更高的銷售。“當時賣東西可沒有淘寶和快遞什么的,靠的都是力氣。”吳孝榮記得,當初要用木板車將瓷器運出,要經過前店的一個大坡,單靠自己一個人根本無法把堆滿貨物的板車拉上坡,天還沒亮,家里就要有人跟他一起出發,幫忙把板車拉上大坡后再折回家,一個來回就要3個小時,東西一路往人多的地方拉著賣,換必要的生活品,回來還得挑大半夜,怕因“長途販賣”被抓。到后來,由于利潤高,不少陶工都轉行做了銷售,東西越賣越遠,有時還賣到省外,一大幫人拉著一貨車陶瓷到外面,遇到人多的地方就留下一兩個人拓商路。

      從上世紀80年代起,隨著建筑用瓷需求的加大,傳統制瓷基本消失,吳孝榮也改行做起瓷磚銷售,而當年伙伴們搭建的商路,也成了磁灶瓷磚的“金路”。回想起60多年走過的路,吳孝榮有些感慨,“突然間所有制作生活用瓷的人都消失了,工廠大量進行機械化生產,龍窯也一個個停燒,說實話,真有點舍不得”。

      一個古鎮的1500年興衰榮辱

      “從目前的考古發現,磁灶窯最早的窯址可追溯到南朝晚期,距今1500多年。”晉江市博物館館長吳金鵬介紹,到了宋元時期,隨著泉州港成為“梯航萬國”的通商巨埠,磁灶制瓷業得到了飛躍發展,至今在日本和東南亞不少國家和地區都有當年的磁灶瓷器被發現。元朝統一中國后,泉州港達鼎盛時期,陶瓷外銷量更大,使得磁灶窯無論從規模、技術,還是從品種等方面都得到迅速發展。

      到了明清,隨著“海禁”和泉州港的沒落,磁灶制瓷業也開始走下坡,這一時期發現的有清代的七處窯址,僅發現青、醬兩種釉色,器型也趨于單調,主要為缸、甕、缽、壺等粗陶器。但明清時期的“海禁”和“遷界”,卻促使了不少磁灶陶瓷工人往海外謀生,磁灶制瓷工藝在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生根發芽,磁灶吳姓陶工到菲律賓辦窯場,在那里生產的陶瓷,被稱為“文奈”。根據上世紀80年代晉江國營陶瓷廠老工人的記述,磁灶直至清代末年和解放前,還有許多人去新加坡和菲律賓“操作此業”。

      根據《磁灶窯瓷》記述,直到1978年,磁灶終于迎來了再創輝煌的第二個春天,磁灶再次燃起熊熊窯火。如今的磁灶,已然成為中國陶瓷建材行業中的佼佼者,但幾乎無人再燒造曾讓磁灶人引以為豪的瓷器了。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1. ?泉州永春:按下建設“加速鍵” 打造產業
  2. 破解企業難題 永春推動“知產”向“資產”
  3. 桂洋木薯粉條:舌尖上的鄉土情懷
  4.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簪花獻媽祖,同謁媽祖,共襄盛會(視頻)
    簪花獻媽祖,同謁媽祖,共襄盛會(視頻)
    2025泉州時尚周啟幕大秀精彩紛呈(視頻)
    2025泉州時尚周啟幕大秀精彩紛呈(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徐冬冬曬真實肚子 展示健康美 石獅市委一季度工作會議召開 周杰倫曬母子自拍 透露媽媽幾乎每場演唱 石獅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石獅市委主要領導帶隊開展節前安全檢查 向新而行,打造數字福建“升級版”?—— 石獅市職工文化惠民活動精彩上演 第一批全國零售業創新提升試點城市評審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不卡一区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日本最大色倩网站www| 最新国产三级在线不卡视频 | 国产真实伦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九歌电影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女人扒开腿让男生桶爽动漫 | 夜夜燥天天燥2022| 亚洲中文无码线在线观看| 香港全黄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在线免费观看国产| 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 炕上摸着老妇雪白肥臀|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xxxxx做受大片视频免费| 欧美成人手机视频| 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在线观看| 中文在线√天堂| 特级按摩一级毛片| 国产男人的天堂|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小说| 男人肌肌插女人肌肌|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毒不卡| 久久国产免费一区|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久久五月天综合网| 真实的国产乱xxxx|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 japmassage日本按摩| 无码人妻熟妇av又粗又大|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手机在线看片你懂的| 无限在线观看下载免费视频| 人妻仑乱A级毛片免费看| 色婷婷激情综合| 成人免费视频小说| 亚洲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色就色欧美综合偷拍区a| 国产猛男猛女超爽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