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3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木椅,椅面跟椅腳四周是漆面,其中一側是抽屜,雖然椅面的紅漆有些脫落,卻更顯它的古味。晉江龍湖福林村許荻萱收藏著五把這樣的椅子,放在辦公室搭著木色的茶幾,顯得很是特別。而這五把椅子也的確特別,是舊時女性用來纏足所坐的椅子,其中兩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
因古厝門窗遭破壞 開始收集老物件
許荻萱是10年前開始收集老物件的。談起緣由,他說,那時家中古厝的門窗被偷走了不少,“那是我出生長大的地方。”為了留住更多兒時的記憶,許荻萱開始有意識地收集一些老物件,并對此愈發感興趣。瓷器、石雕、根雕、字畫……10年來,許荻萱大大小小的藏品已經上萬件。
許荻萱收集來的物品并不是單純地擺放著,而是物盡其用。五把纏足椅放在辦公室的茶幾邊上,每日坐著泡茶談生意,倒也十分實用。他說,來往的客人看到了總會好奇,“別人問起,我就會向他們介紹這些老物件的由來。”
五把纏足椅中有一對已有120多年,是許荻萱在梅嶺組團拆遷時購來的。他介紹說,這對纏足椅高30厘米左右,這個高度在纏足時才好彎腰,而椅子側面的抽屜就是用來放置纏足所需的物品。
說起纏足椅,許荻萱頗有心得,他告訴記者,這種單個的方形纏足椅一般在陳埭附近更常見,龍湖地區使用更多的是長方形的,可供三人左右使用的纏足椅。
安海民俗研究愛好者汪建育告訴記者,纏足椅并不是家家戶戶都會置辦的物品,要看各自的需求。“那個年代纏足的人很多,有的就直接用普通的椅子了。”
收集老物件 回憶童年趣事
在收集老物件的過程中,許荻萱也會不時回憶起有關的往事。“我收集了小時候吃飯常用的碗,看到那個碗時就會想到一些很有趣的事。”許荻萱笑著說,那時他還小,家里吃飯每個人都有固定的一個碗一雙筷子,以及一個用來裝配菜的碟子。有天下午,許荻萱就端著飯菜到外面吃飯,沒想到失手把碗打碎了。“當時很怕回家會被母親罵,然后我就把筷子、碟子藏起來,空著手回家了。”回到家中,許荻萱的母親問他,碗筷呢?他若無其事地說:“我早就吃完拿到廚房放著了。”母親到廚房沒找到碗筷,很是不解。許荻萱就說又不是我洗碗的,我怎么知道,也許是洗碗的打碎了拿去扔了。母親沒再過問,這件事也就過去了。
現在,許荻萱仍會為小時候的趣事忍俊不禁,而這些藏品也寄托著他對兒時記憶的那份情愫。
許荻萱收集的老物件里,有不少都有百年歷史。“這對裝飾品高度差不多一米七,是以前大戶人家放在門口點燈用的;這對門聯應該是家訓,保存得不錯;這把大型的秤桿長約2米,中間刻有‘伍拾’的字樣;在這些石雕中可以看到槍,應該是清末的……”許荻萱說,接下來有計劃把這些藏品好好整理擺放,以便更好地歸類收藏。 (記者 施蓉蓉 秦越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