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師:改變認知壓力變動力
“一般人都知道緊張的壞處,因此,大多不喜歡緊張。其實,緊張作為一種消極的情緒,是人類進化得來的,它對人們的生活工作會有消極的影響,也有正面的價值。”晉江一中心理咨詢室主任何成勇老師表示,每一個人都有承受壓力的能力,只是有大有小,當壓力在可承受范圍內時,并沒有什么消極的影響,相反,會有積極的作用,就像人們常說的:壓力也是一種動力。當然,當壓力超過可承受范圍內時,就會產生副作用。
那如何判斷考生是否有考試焦慮癥呢?何老師表示可以從生活學習中的一些行為表現來判斷,例如曾經有考生前來咨詢,說自己并沒有感受到緊張,但是只要拿到卷子,大腦就會一片空白。何老師聽后表示他其實已經過度緊張了,只是主觀上沒有感到緊張而已。此外,身體的反應,諸如頭痛、肚子痛、失眠等都是判斷的坐標,有焦慮癥的學生總是會感覺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下降。
“面對緊張,就要更加積極地去面對。”何老師說,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一個人緊張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樣,有的學生是因為對學習要求過高,有的則是受到家庭等各種外力因素的影響。因此,何老師認為減輕焦慮的第一步就是改變認知。重新分析導致焦慮的原因,如果是自我要求高者,降低一點自我要求,只要降低一點就可以了。
其次,尋找有效的心理放松的方法。最常見的有運動、跑步、保證睡眠時間等等。從心理學角度看,最有效的方法是冥想和肌肉放松法。肌肉放松法,更容易學習,它的要領是,先繃緊肌肉3到5秒,再放松開來。然后,把身體的各個部分完成一遍,或者直接選擇幾個部位來完成。
在何老師看來,當壓力來臨時,一定要讓自己身心都處于放松的狀態,如果無法自我調整時,可以找心理老師或職業心理咨詢師來幫助。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家長要有積極的心態,要讓孩子知道家長是支持他的,不要用急迫的態度和他“談心”,不一定要逼迫孩子講話,只需要默默陪著他,同時,多給孩子信任和自由的空間。
醫生:食譜莫大變進補勿過量
“大考迫在眉睫,家長總是會過分迷信‘營養品’等對智力和考試成績的作用,在考前幾天拼命地給小孩燉補。”晉江市醫院消化科副主任張容文醫生說,人的智力受許多因素影響,營養只是諸多因素之一,各類天然食物已經包含了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只要不挑食,不偏食,均衡地吃好一日三餐,就能滿足需要。
張醫生說,考生在臨考前出現精神緊張屬正常現象,要想緩解緊張情緒,首先要做到“三多”:一要多飲水,考試期間,正處炎熱夏季,及時補充水分就顯得至關重要了,溫開水或礦泉水是補水的最佳選擇,切忌以飲料代替水;二要多吃果蔬,新鮮的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可促進鐵在體內的吸收,還可增加腦組織對氧的利用。此外,還需適當吃一些粗糧雜糧,可以幫助大腦利用血糖產生能量,使大腦更好地工作;三要少吃多餐,在控制總量的前提下,增加進餐的次數,既可降低厭食也同樣可以攝取一天所需的營養。
張醫生還表示,考生在考前盡量不要吃油炸食品:如油餅、油條、油炸糕等,也少吃核桃、芝麻、栗子等堅果類食物。不要食用太多的甜食,如奶油蛋糕、冰激凌、巧克力等。孩子們的腦力和體力消耗都較大,要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給。因為蛋白質不足很容易導致人體疲勞,魚肉、牛奶、蛋類和豆制品可以及時補充蛋白質。依照平時飲食習慣適當增加營養,不要大魚大肉,甚至服用一些“補品”、“保健品”,要保持營養均衡,以免增加身體負擔,產生不良影響。
在張醫生看來,注意飲食衛生也是極其重要的,中考期間正處夏季腸道傳染病高發期,預防腸道傳染病必須嚴把“病從口入”關,考生要減少在外就餐,不到衛生條件差的飲食店吃東西,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生吃的瓜果要洗干凈、削皮。講究衛生,堅持做到飯前便后洗手、喝開水。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合理的飲食和睡眠,不暴飲暴食,維持正常抵抗力。
除此之外,張容文醫生還特別推薦了一些可以減壓的食物:多糖類及全谷類的食物:像糙米、大麥、小麥可使腦部產生安定作用,蜂蜜能改善情緒;蛋白質:跟情緒安定有直接的關系,如奶制品;維生素及礦物質食物:如深綠色蔬菜、香菇、栗子、南瓜、苦瓜、杏仁、柑橘類水果也能鎮定神經;番茄、櫻桃、油菜、香椿等有疏肝理氣的功效。(記者 蔡紅亮 王家煜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