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學和130小學已試點小片區管理
2011年,福建省教育廳要求,設區市所轄區及縣(市)城區義務教育的服務區,應劃分為若干個小片區,以片區內的優質校為龍頭捆綁周邊一般校,有效整合片區內義務教育學校資源,提高片區內薄弱學校的辦學水平。
晉江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昨日介紹,自2012年晉江啟動上述小片區管理試點以來,中學方面,此前已有晉江一中與華僑中學,以及毓英中學與石圳華僑中學、錦東中學,兩個試點進行聯合辦學。聯合辦學的模式是,兩個或三個學校都是同一個校長,由名校校長兼任。
對于聯合辦學,該負責人表示,“這樣,幾個學校之間比較好進行管理上和資源上的統籌和整合,更好地實現教師互派和資源共享。”而季延中學和羅山中學的合作辦學,則是另一種模式,兩者相對獨立,又可以實現名校帶新校,高中的師資與初中的師資隨時可以交流,加強初高中的對接。
在小學方面,晉江市教育局初幼教科蔡科長表示,截至去年12月,晉江共有130所小學劃入41個小片區管理,覆蓋全市6個街道以及東石鎮的小學,以及部分其他鄉鎮的小學。其中,去年9月,青陽街道的曉聰中心小學,變為晉江第二實小的第二校區,安海養正小學、成功小學也創辦了分校。
鳳竹小學將變為晉江實小第二校區
“現在,各種模式的試點都在進行,看哪種模式更好一些。目前,辦分校、委托管理這種模式的成效比較明顯。松散型的中心小學帶普通小學的模式,成效出得比較慢一點。”蔡科長說,下學期,鳳竹小學也將委托晉江實小進行統一管理。等鳳竹小學擴建后,辦學硬件好了之后,將直接變為晉江實小的第二校區。
“小片區的試點,有利于教育資源的均等化。通過聯合辦學、教育集團等形式,可以促進一些相對薄弱的普通小學辦學效果變好,取得市民認可。”蔡科長分析,原本一所學校自己成長的話,要通過很多年的努力,才能出成效,現在通過小片區管理等形式,普通學校可以復制名校的管理模式,師資互派,可以更好地成長,縮短新名校的成長周期。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解決擇校問題。
蔡科長說,今后,小片區管理,除了逐步推廣到晉江全市以外,還將不斷提高互派師資的比例,以及駐校時間,“今后的目標是每年實現有10%的師資,能夠實現互派”。(海都記者 林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