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24日至31日,法國里昂,來自14個國家的31名科學家聚集在歸屬于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會議室中,對手機與癌癥的關系進行評估。5月31誒,工作組首席科學家喬納森·斯密德發表聲明稱,從目前收集的證據可以得出結論——手機可能帶有致癌風險。
不久前,鳳凰衛視《健康百科》欄目也以《手機輻射調查》為主題做了專題研究,指出每天打手機30分鐘,有可能罹患癌癥。
長期使用手機,腦瘤幾率高出30%
據《健康百科》欄目揭示,國外研究人員曾對超過200萬手機成年用戶,展開為期30年的跟蹤調查;在這期間,研究人員有權接觸他們的病例以及通話記錄。
調查組組長格雷厄姆表示認為,輻射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影響同樣重要。她表示“人們現在使用手機的方式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僅僅得將手機放在腦邊,因此我們不僅要關注大腦,還要關注身體暴量在外的部分。”一般來說,手機待機時,輻射較小;通話時,輻射大一些,而在手機號碼已經發出,而尚未接通時輻射最大,輻射量是待機時的3倍左右。而這些輻射,有可能改變人體組織,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另外,美國的科學家做過調查,當人們持續講電話超過半小時,腦部細胞就有部分被破壞,就像雞蛋被煮熟了一樣燙;長期使用手機者,比一般人患瘤的幾率高出30%;尤其是在睡眠時,人體處于無保護狀態,輻射會提高100倍。而在手機只剩下1格電時,打電話同樣會使得輻射無限放大。
解讀手機致癌真相
同時資料還顯示,長期使用手機還會對大腦中負責學習、記憶和行動區域造成損傷,而且眼球也容易吸收電磁波,因為它的散熱功能較差,所以很容易引起白內障等疾病。此外,它還有可能引起頭痛、頭昏、乏力等亞健康癥狀,刺激面部皮膚,導致肌膚黯淡,長痘。荷蘭最新研究也顯示,手機輻射還與失眠、男性不育等有密切關系。
對此,很多醫學專家認為,手機要實現通訊功能必須接收和發送強力的無線電波,在使用手機過程中,電波會不斷刺激神經系統,干擾到細胞正常新陳代謝,使得人體防衛機制問了,導致免疫功能下降,致病甚至致癌;而信號最強的天線部恰恰離大腦最近。
今天,盡管手機輻射對人體有著諸多危害,但不可否認,手機的應用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因此,如何在發展高科技的同時,如何減少它們對人體的傷害,也成為未來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