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家庭護理 細問兒保專家
冬天是寶寶疾病的高發期,一到冬季,家長們就如臨大敵。
兒科醫生反復強調,大部分寶寶反復生病和家庭喂養不當有直接關系,關注家庭護理的“細枝末節”,才能讓寶寶過冬。為此,我刊就冬季寶寶的衣、食、住、行采訪了上海市兒童保健所副主任醫師張晶。
穿衣篇
家長的疑問:冬天究竟應該怎么給寶寶穿衣服,是多穿點好還是少穿點好?
兒保專家的解答:一般來說,給寶寶穿衣的基本原則是:在大人穿的件數上再多加一件,但如果說得更準確點,要取決于寶寶所處的大環境和小環境。大環境即是在北方還是南方,小環境是你們家的取暖情況。
1.在北方,集中供暖后家里的溫度可以達到27°C以上,這時家長反而要留心別給寶寶穿得太多,寶寶不僅怕冷也怕熱。建議每隔一段時間摸摸寶寶的后背,如果有汗,說明你給寶寶穿得太多了。
2.而在南方,是家庭單獨供暖,有的家庭可能是某一個或某幾個房間開了空調,有可能寶寶房間的溫度已經達到18°C,但其他的房間可能只有10°C左右,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寶寶間接受涼的風險,建議到低溫房間時,可以給寶寶穿上純棉內衣加絨線衫再加一件薄外套,來“中和”局部溫差。
3.外出的衣服要注重“質”,而不是“量”。有的媽媽外出時把寶寶層層疊疊地包裹住,但沒有一件能起到保暖、擋風作用。
飲食篇
家長的疑問:冬天是否需要給寶寶額外補充營養,增強寶寶體質呢?
兒保專家的解答:入冬后,成人每天攝入高熱量、高蛋白質、高脂肪食物的比例會增加,相應地也會多給寶寶做這類食物,其實是不合適的,還是要強調均衡膳食。如果擔心寶寶怕冷,可以給寶寶多吃含碘和鐵的食物。碘是合成甲狀腺素的重要原料,而甲狀腺分泌出的甲狀腺素,可以幫助人體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能量從而產生熱量。海產品含碘高,如海帶、海蜇、蝦皮。含鐵高的食物,如動物的肝臟、黑木耳、紅棗、豆制品,這兩類食物可提高御寒能力。
另外提醒家長在冬季給寶寶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D,每天維生素D的攝入量應達到400IU。寶寶在冬天要有一定時間的戶外活動,曬太陽,但不是只要曬了太陽就等于補充維生素D了。只有陽光直接接觸皮膚才能促進寶寶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轉化,進而促進鈣的吸收利用。冬天寶寶穿著厚厚的衣服,只有臉接觸到太陽,所以還是需要通過藥物來補充。如果寶寶吃的是魚肝油制劑,要選擇維生素A和維生素D比例為2:1的,避免補充了過量的維生素A。嬰兒對維生素D敏感性個人差異較大,應遵醫囑服用,超量的話有慢性風險。
居住篇
家長的疑問:冬天需要每天給寶寶洗澡嗎?
兒保專家的解答:視家里的取暖條件而定。有的家庭開了空調后室溫高,建議天天洗(不必每天使用沐浴液),有的家庭溫度沒那么高,建議一周洗2~3次,水溫可定在40°C~42°C。如果是在衛生間洗,可加一個取暖器(注意別燙到寶寶),衛生間的門半關著。如果完全緊閉衛生間的門,等洗完澡后打開門,冷風進入,這時寶寶的毛孔完全張開著,反而容易受涼。
出行篇
家長的疑問:冬天可以帶寶寶外出活動嗎?室內外溫差大,這樣一進一出,豈不是增加了寶寶生病的風險?
兒保專家的解答:戶外活動不是讓寶寶受凍,而是增強寶寶呼吸道的耐寒能力,關鍵看家長怎么做。首先,從年齡段來講,不主張將3個月以內的寶寶在冬天抱出去。其次,要看當天的天氣狀況,如果遇到刮大風,突然降溫,降塵等情況,也不適宜戶外活動。一般選擇在天氣晴朗,風不大的中午,這是一天中溫度最高、光照最充足的時候。第三,每次戶外活動的時間也是隨著年齡而逐步增加,3~6個月的寶寶可在戶外待半小時左右,2歲左右的寶寶可以待2小時左右。
針對精養型家庭,帶1歲前的寶寶戶外活動可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首先,“逐步降低環境溫度”,例如當你準備中午1點帶寶寶出去時,可以提前半小時將家里的空調關掉。其次,從室內、半室內即先在陽臺上(窗戶打開)玩玩,再抱下樓到小區綠地里,最后過渡到去離家有一段距離的公園。相信寶寶的適應力,不要因為溫差的問題而不敢帶寶寶出門。6個月以后寶寶從母體獲得的抗體會逐步消失,如果不加緊鍛煉,讓寶寶自身產生抗體,適應氣候的變化,那么到了來年的春天,病毒和細菌流行時,寶寶就難以抵御病毒和細菌的入侵。
家長的疑問:外出時到底要不要給寶寶戴口罩?
兒保專家的解答:視出行的目的地而定。如果是帶寶寶去綠地玩耍,完全不必戴;如果是帶寶寶乘坐公交車,去醫院等人流密集、空氣流通不暢的地方,建議戴口罩。口罩應每天清洗、消毒。
有時候寶寶不是因為外出而感冒的,而是被家人傳染的。大人外出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手、脫掉外套;已經感冒的大人盡量不要給寶寶喂奶、喂飯。總之全家注意衛生細節,才能把寶寶受傳染的概率降到最低。
冬季家庭護理要點:
室內溫度設定以18°C ~20°C為宜,室內外溫差不宜過高。
每日堅持開窗通風,家有0~3個月的寶寶,可一個房間、一個房間輪流通風。
室外防寒保暖,室內防止過度保暖反而悶住寶寶。
家人是直接的傳染源,大人回家,洗手換衣后再抱寶寶。
受訪專家/上海市兒童保健所副主任醫師 張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