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養:要培養孩子的"饑餓感"
家長誤區:
只關心吃什么,不關心怎么喂
不少家長只關注寶寶應該吃哪些有營養的食物,卻往往忽略了應該怎么喂。林穗方介紹,家長們在喂養孩子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有:喂養習慣不好,讓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玩耍,一頓飯要吃一兩個小時;早期添加輔食的種類太局限,寶寶食物不均衡,易致日后偏食;不注意餐桌氛圍,把吃飯當成任務,不管孩子愛不愛吃都硬塞,孩子不吃飯就訓斥。
醫生的話:
喂養孩子不該過度包辦
林穗方指出,正確的喂養方式是讓孩子吃飯時專心致志,吃完后才玩,而不該讓其一邊玩一邊吃。家長更不應該犯的錯誤是,為怕孩子餓著,不斷地給孩子吃東西,孩子飽也喂,不飽也喂。這樣一來孩子就沒有饑餓感了,孩子不知道什么時候應該吃飯,不知道餓了的話一次該吃多少,對食物的控制度變差,以后吃東西會沒有度,容易不是吃得太多就是沒有吃夠。
"家長在喂養孩子時,不該過度包辦,盡量讓孩子自己動手。"林穗方提醒,孩子不愛吃了無需追著喂,餓一兩頓完全沒問題,等孩子實在太餓了自然會主動找東西吃。她還建議,在喂養孩子上要注意良好的氛圍,不要把進食當成硬性任務總是"逼迫"孩子完成,更不應因孩子不肯吃飯而打罵。
睡眠:絕對不能日夜顛倒
家長誤區:
不忍心讓寶寶獨自睡
孩子吃得好個頭才能長得好,這一點很多家長都有關注,但他們卻可能忽略了孩子長高的另一關鍵——睡眠。一些家長不知道,孩子的睡眠絕對不能日夜顛倒,夜間和白天的睡眠總數加起來足夠,不代表睡夠了。另外,在哄小寶寶入睡時,不少父母都是將寶寶抱在懷里,哄到其入睡了才將寶寶放到床上睡。夜間寶寶一哭醒,父母就焦急地抱起哄一番。這些做法都是不正確的。
醫生的話:
應培養寶寶的睡眠規律
生長激素的分泌在夜間的深睡眠時才進入高峰,所以夜間有足夠的深睡眠才能保證良好生長。"有些家長說,孩子晚上睡不夠沒關系啊,白天補睡回來就 行了,這是不對的。"林穗方介紹,生長激素分泌有三個高峰:晚上11時~凌晨2時;晚上入睡后5小時左右;晚上入睡后7~8小時。在這三個高峰,必須保證孩子處于睡眠狀態。為此,應該在孩子滿月后就訓練其形成睡眠規律,最好晚上9時后就睡覺,保持足夠的持續睡眠。
怎么樣哄孩子入睡和孩子睡眠質量也很有關系。林穗方建議,要盡量讓孩子養成自我入睡的習慣。有些家長喜歡把孩子抱在懷里,由父母拍撫和哼唱到孩子睡著。這樣做的壞處是,孩子是在這樣的睡眠條件下入睡的,等半夜自動轉醒時,也一樣要同樣的條件才能入睡,如果得不到滿足就哭鬧。但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去干預,會導致孩子持續睡眠的時間減少。
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自己躺在床上,家長可在一旁安撫一下助其入睡。在孩子睡著前,父母最好離場。孩子在夜間可能會醒來,此時父母不能一聽到孩子醒來就馬上過去哄,盡量靜待寶寶自己安靜下來自然睡去。
溫馨提示:
孩子是否缺鈣不能只查微量元素鈣
孩子缺鈣就長不好,這是很多家長的共識。但該不該給小寶寶補鈣呢?林穗方認為,正常情況下,嬰兒期的寶寶只要保證足夠的奶量和每天兩小時戶外暴露四肢的活動即可,不需要額外補鈣。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缺鈣,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但林穗方提出,如果只檢查血清里的微量元素鈣,不足以說明問題。因為血清中的微量元素鈣不夠的話,身體會自動調節,將其他的鈣調動過來補充。所以微量元素鈣不缺,并不說明身體不缺鈣。
如何才能準確檢查出孩子是否缺鈣?林穗方說,可以抽血做骨堿磷酸酶、堿性磷酸酶、堿性鈣血磷、血活性維生素D、血鈣、血磷的檢測,再結合臨床癥狀來確診。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