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調控重點放在抑制投資和改善性住房上,許多人都將二手房租售作為一個過渡。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日益分級的二手房市場中存在著不少陷阱,稍不謹慎就可能會損失慘重。
提防職業炒家 警惕“搜購房”
案例:市民陶小姐買了一套沒有人住過的精裝二手房,卻發現裝修看著很精致,事實上質量根本不過關。她實際上是遇到了二手房經紀市場中戲稱的“搜購房”。所謂的“搜購房”就是職業炒家從別人手里買來的清水房,經過簡單裝修后進行囤積,再伺機銷售。這些房子裝修時通常都是選用價格便宜,但面相好看的材料,一般的買家僅憑肉眼難以分辨好壞。而一旦住進去之后才會發現上當。
提醒:有些看起來裝修效果不錯的房子,事實上存在很多漏洞。有時候,買無人住過的二手房要比有人住過的二手房面臨更大風險。一定要提防職業炒家,在買房時多個心眼。
購房時要謹慎 明確產權是關鍵
案例:市民劉女士買了一套二手房,5年后卻被告知法院要強制執行房產。原來,原屋主在劉女士不知情的情況下用房子做了抵押貸款,且不知去向。而劉女士在購房時由于產權證未下來,并未和房東協商好產權過戶時間,使得原房東在產權證下來后去做了抵押,而產生糾紛。
提醒:在決定購房之前,一定要驗明所購房屋的產權現狀,對于產權不明確、有糾紛的一定不能購買,否則會有不小的風險。另外,購房人在購買未完成房屋產權證、土地證的二手房產時,雙方應就辦證時間予以明確,且要對“一房二賣”的違約責任進行明確規定。
認清實際購買價 免吃“啞巴虧”
案例:市民王先生相中了一套標價80萬元的二手房,然而他在支付費用時,卻實際支出了90.92萬元,因為在選購這套房產時,還要加上所有的稅費和交易費用。因為沒有在購房前約定好交易費用由誰承擔,王先生吃了“啞巴虧”。
提醒:二手房交易過程和新房存在區別,比如貸款政策、所需繳納稅費等方面都會有不同。其中需要認清的一點就是:二手房的標價不等于實際購買價。二手房在交易過程中還需要繳納各種稅費,有時候還有中介費等。然而,目前的二手房市場上,賣家開出的價碼都是“凈價”,若沒有約定好,在交易過程中所需繳納的一切稅費甚至中介費都可能被賣家轉嫁到買家身上。因此,購房者在購買二手房時,一定要弄清楚。(宋青麗)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