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鎮、品美食、猜燈謎、看龍燈……17日晚,為期3天的海口鎮“鬧元宵游古鎮”民俗文化節在福清海口古街落下帷幕。熱鬧和喜慶的場面很好地詮釋了“福”文化,展現福清“福氣滿滿”的地域特色。
近年來,福清市大力弘揚傳統文化,不斷傳承璀璨的海絲歷史文化,讓閩都文化內涵更加豐富。海口鎮是福清五大古鎮之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晚唐的戍邊軍鎮。千百年來,勤勞的海口人發展航海和對外貿易,開辟形成了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成為繁華的商貿集鎮,也讓多元文化在此交相輝映,贏得了“小杭州”之美譽。
連續三個晚上,在鏗鏘的鑼鼓聲中,浩浩蕩蕩的龍燈隊伍或在一條條古街巷環村游行,或穿行在龍江古橋上,龍燈時而蜿蜒盤旋,時而騰空飛躍;舞獅、十番、腰鼓及游燈隊等陸續登場,再現了海口舊時元宵夜的繁華景象。熱鬧的場面、精彩的表演,贏得村民游客陣陣喝彩,紛紛拍照留影。大家或將拍攝的視頻照片發與海內外鄉親共享,或撥通親人電話進行現場直播。
福清市民俗專家鄭敬平介紹,福清古稱元宵節為“做上元”“燈節”,其間,福清各鎮街大多張燈結彩,吃元宵、舞龍舞獅、舞板凳龍、猜燈謎、燒燈塔、游燈牌、鬧社火等,管弦樂奏,鑼鼓、鞭炮震天動地,狂歡直至深夜。“在福清方言里,‘燈’與‘丁’諧音,有些燈籠上還有‘添丁發甲’等燈語,蘊含男丁興盛、前程光明之意。”如今,這些習俗被發揚光大。
在美食展區,炊糖粿、光餅夾、花生糯米籺、甜餃等海口傳統美食,讓不少福清人體驗到“兒時的味道”,勾起了濃濃的鄉愁;民俗游園區,猜燈謎、飛鏢、套圈、投球、吹元宵等,讓不少市民駐足;海絲風情展區,20個村(社區)展出的海絲文化元素、海口鎮參與創建文明城市成果,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我為我是福清人而自豪!”“我的家鄉真了不起,它不愧是有文化、有故事、有煙火、有溫度的古鎮!”網友們紛紛留言。許多海外福清人通過網絡視頻看到家鄉熱鬧的民俗活動,紛紛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近年來,福清市進一步繁榮城鄉文化,加強海口海絲風情小鎮建設,重塑海口古鎮文化,打造濱海商旅旺鎮,將海口鎮建設成為融合文化旅游、歷史古跡、休閑游憩、商務度假等為一體的具有海絲特色的文化旅游生態景區,進一步打響福清文化品牌,弘揚閩都文化,提升“最福清”城市美譽度和影響力,增強廣大市民獲得感幸福感。
“我們要將福清這座千年古邑積淀的海絲文化與僑鄉文化、民俗文化交匯融合,讓其綻放出獨特魅力,為‘最福清’發展筑起不朽的精神高地,孕育出最強大的文化軟實力。”福清市領導說。(記者 張鐵國 通訊員 林思洲 陳盼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