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長樂“文化三下鄉”活動走進金峰鎮前林村。
近年來,隨著長樂經濟快速發展,文化體育硬件設施建設同步推進,文化體育活動更是亮點頻出,長樂文化體育事業迸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
2010年、2013年,長樂圖書館連續兩次被評為國家一級館;2015年,成功承辦并圓滿完成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女足、摔跤和皮劃艇比賽;2015年,建成我省目前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東湖水上運動中心;今年端午節,三溪龍舟競渡吸引眾多媒體關注,名揚海內外;今年7月,閩劇《蘇秦還鄉》晉京演出受到高度贊譽,好評如潮;今年11月9日,2017年第六屆環福州·永泰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長樂繞圈賽圓滿完成。
家門口可享文化服務
打造10分鐘健身圈
“平時我喜歡跑跑步,就怕沒場地。如今村里各種體育器材應有盡有,不用去健身房就能鍛煉。”首占鎮珠湖村村民陳燕說,如果用兩個字來形容長樂日漸完善的文化體育設施,那就是“滿意”。
今年以來,長樂投資90萬元新建30條健身路徑,遍及全區18個鄉鎮30個村居,全區所有行政村(居)均建有一條以上健身路徑。去年至今,投入700萬元提升改造了35個農村籃球場。
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為了補齊公共體育設施短板,長樂啟動鄉鎮“四個一”健身、多功能運動場提升改造、全民健身路徑進村居等一系列農村地區和城市社區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工程,大力推動長樂公共體育設施建設。
目前,區人民公園、里仁體育公園相繼建成投用,南山體育公園、塔山體育公園正在提升改造中,力爭到2020年,全區新建社區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100%,一半以上社區實現球場全覆蓋,全力打造“10分鐘健身圈”。
與此同時,區科技文體局有效整合和統籌利用公共文化資源,啟動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優化提升工程,完成全區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的全面改造提升,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務。
“目前,長樂將重點規劃建設區文化藝術中心工程,打造長樂文化新地標。”長樂區科技文體局局長陳仁嵩介紹,該項目選址營濱路三叉港大橋東側,規劃建設文化館、圖書館、歌劇廳、音樂廳、電影廳以及非遺展示中心等,總建筑面積35000平方米,總投資4.8億元。
多措并舉補短板
打造地域文化名片
在著力抓好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長樂舉辦多種健康向上的文體賽事,積極創建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多措并舉補短板,打造濱海文化新名片。
近年來,長樂相繼承辦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環福州·永泰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并將賽事活動與旅游、文化完美結合,為前來參賽的選手和游客奉上視覺與味覺俱佳的“盛宴”。
此外,長樂區開展的許多具有本土特色的體育活動,也為人們津津樂道。每年端午期間的龍舟競渡活動,吸引了幾十萬人次參與;由區科技文體局精心打造的“全民健身運動會”成為全體市民展示健身成果的舞臺,每年舉辦不少于20場……
同時,長樂區通過培育體育社團組織、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群眾身邊的體育賽事活動,引導全民參與健身。目前,長樂擁有體育社團22家,社會體育指導員900多人。
為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區科技文體局結合長樂文化特色,開發了“一鎮一品”、百姓舞臺夢想秀、文化走親擂臺秀、理論進閩劇、“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等“五大文化精品節目”,把文藝節目送到田間地頭,送到群眾身邊。長樂同時舉辦民俗文化節、“文化三下鄉”等文化惠民活動,并引進中國長樂第九屆鄭和開洋節、“相約長樂”第九屆海峽兩岸合唱節等精品文藝演出,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
全民健身氛圍濃郁
各種賽事佳績頻傳
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圍,不僅有效提高了青少年體質,長樂運動健兒更是屢創佳績。2016年長樂組隊參加福州市第二十四屆運動會,取得團體總分第一名、金牌總數第一名的歷史最好成績。陳時偉參加仁川亞運會在男子4×100米接力賽中以破亞洲紀錄的成績獲得冠軍、高浩楠參加亞洲青少年武術套路錦標賽獲得男子B組42式太極拳冠軍、李小紅參加世界青年田徑錦標賽獲得女子三級跳遠季軍。
力爭到2020年,長樂將完成區文化館和區圖書館的過渡館改造并投入使用,啟動基層公共文化設施達標、提升工程,完成全區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的改造提升,全區80%的行政村(社區)實現“一室一場”,即有一個面積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有一個群眾性文化活動廣場。
未來,長樂每萬人擁有公共圖書館建筑面積達到345平方米,每萬人擁有群眾文化設施建筑面積達到885平方米,博物館總參觀人次達到24萬人次。 (記者徐文宇通訊員陳鸰燕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