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古城墻。
記不清多少次來到這里,領略過它一年四季變幻無窮的美景,也走進不到晚上11點從不閉門的城中石厝,聽老人講古。上周二,記者再次陪全國人大代表一行來到這里,還能收獲感動。這是一座每一次去都能被感動的古城,不僅僅因為美麗。古城位于長樂市梅花鎮大海邊,有一個詩意的名字“梅花”。
御倭保疆建梅花城
初進梅花鎮,人們首先被它的剛性之美震撼:在浪花拍岸的大海邊,有一個寬大的武術廣場,村中人皆是當年明代抗倭英雄的后人,一直是福州市姓氏最多的村落之一,習武是村風,也是家族傳統。沿著海上絲路走向世界的梅花人,不少人第一個職業是武師,第一份創業是開武館。廣場邊有一個硬朗得如鋼板一樣的灰磚大樓,這是有200多年歷史的梅花武館。沿著武館邊已滿640歲的石磴拾階而上,就進入梅花古城,高大的城墻上長滿青藤,隆冬來看到的是古意枯藤,一過春節枯藤立刻生出綠葉,瞬間讓老墻披上青春綠裝,提醒著人們這座古城從未老過,只有短暫的小憩。
梅花鎮在宋時即是海防重鎮,有巡檢司設于此。梅花古城位于閩江口南岸突出部入??冢冀ㄓ诿骱槲涫辏?377年)。當時倭寇猖獗,犯我沿海疆土,民不聊生,為驅倭保疆,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全國沿海要塞筑城御倭,江夏侯周德興奉命委福州右衛指揮李榮督建梅花城。
古城環繞將軍山而筑,“城高一丈八尺,廣六尺,周六百四十八丈,女墻一千二百二十個,戰樓二十有四,窩鋪二十,為花崗石砌,辟東西南三門,東門瀕海,南門面山,西門是水門,潮至時船可直抵城下”。
城建好后,明廷在此置千戶所并建長樂倉,屯軍1540名。曾于1719年、1733年、1745年、1762年四次重修這座軍事城堡。
梅花古城,部分城墻及東門一帶至今保存完好,城內古厝毗連,古道連接,古祠古廟林立,甘甜依舊的古井仍滋養著明代海疆衛士的后人,走在古城,很容易感受到帶著陽剛之氣的古韻。對兩岸海防史有著頗深研究的臺灣“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陳宗仁說,這是兩岸保存較好的一座明代海防城堡。
梅花古城東門。
海防文化古跡密布
梅花古城遍布詮注“兵民一心眾志成城”海防文化的古跡:近些年來挖掘出的一些古碑“廉明仁斷胡公之碑”“海樓陳公愛軍碑”“仁愛碑”,現立于城中林位宮前。
林位是明代嘉靖年間駐守梅花的千戶所軍官,傳說當年倭寇來犯,他曾喬裝賣草鞋人,驚退倭寇;還曾智施剩飯計,巧布黃瓜魚陣、葫蘆陣等,多次配合抗倭名將黎鵬舉、尹鳳與壺江兵勇聯手殲倭于梅花洋。36歲時,林位積勞成疾,英年而逝。為鼓勵代代梅花千戶所的軍民誓死捍衛疆土,梅花鄉民自發雕刻林位木像,號“黑面大王”,化人為神,奉祀在城中原湖山堂內,即現在的林位宮,世代祭拜至今。
將軍山位于古城上方,沿著梅花道登上山頂,即是梅壺友誼樓。
這背后又有一連串兵民同心抵御外敵史實:
明嘉靖年間,倭寇犯閩,梅花、壺江兩鄉漁民在閩江口協同戚繼光抗擊倭寇,互用“依舅”作哨語,合力捍疆護海。清康熙年間,兩鄉共辟馬祖定置漁場,漁汛豐收之時兩鄉祭神聯慶,當夜突遇外患襲擾,雙方再以“依舅”作哨語聯絡,攜手擊退外寇。從此,兩地漁民互稱“依舅”相沿成習??箲鹬?,日艦橫陣江面,壺江島糧食中斷,梅花鄉人冒死送糧過江,解壺江之危。改革開放后,梅壺兩地百姓集資三百萬將將軍山建成公園,梅壺友誼樓即是壺江百姓捐資所建。
蔡夫人廟。
琉球繡娘蔡夫人廟
在離林位宮不遠的一條古道上,有座很不起眼的小廟,名“蔡夫人廟”,祭祀的是琉球國繡娘紅姑,當地人們將之奉為“和諧之神”。
蔡夫人,明朝萬歷年間的琉球國人,家住今日本沖繩那霸。她的祖先本是福州人,極擅駕舟,長于航海,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太祖朱元璋為方便貢使往來,賜閩中舟工三十六姓,蔡紅姑祖上即為三十六姓之一。
閩中舟工到琉球后,在那霸港附近的浮島上建立了那霸唐營(后稱久米村),蔡紅姑就在唐營里長大。因為父親擔任到明廷朝貢的通事,紅姑自小就能說得一口流利的漢語。她從小就向三十六姓閩人中繡工之后學習福州傳統刺繡,還向到琉球的日本人學習繡技,兼收并蓄,獨樹一幟,長大后成為琉球國最有名的繡娘,特別擅長繡梅花。
有一年,琉球國王令紅姑為萬歷皇帝繡一件龍袍,朝貢時呈給萬歷帝后,皇帝非常喜歡,下詔賜見琉球國繡龍袍的少女。蔡紅姑由此踏上來中國之路,船行至閩江口外,臺風突至,緊急避入梅花港。紅姑下船后,剛走到梅花鎮,就遇上蔡姓人,一攀親,原來竟是同宗,再算輩分,紅姑還是姑婆。當地人聽說她是萬歷皇帝要見的琉球國繡娘,紛紛登門求教,紅姑不辭辛苦,將自己的獨門繡技無私傳授,夜以繼日教從長樂各地趕來的姑娘學刺繡。臺風過后,紅姑正準備離開梅花城上京城,突然生病,一臥不起。萬歷帝聞訊,十分悲痛,降旨敕封蔡紅姑為“精巧妙明懿德夫人”,并賜建廟于梅花,名“琉球蔡夫人廟”。
蔡夫人廟位于今梅花城梅西村古城東門外西施弄,占地約200平方米,分前后兩進,建于明萬歷年間。
蔡紅姑傳授的繡技,豐富了福州傳統刺繡技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榕繡”,曾經為福州的經濟發展作出過貢獻。清代康熙年間,榕繡傳至臺灣,至今在臺南仍有榕繡繡坊。臺南的應用科技大學,設有全球刺繡中心,榕繡仍是研究主題之一。
林位宮。
獨特“和諧”海絲信仰
蔡紅姑的先祖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從福州到琉球,與琉球人和諧相處,為當地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作出了貢獻;蔡紅姑又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到長樂,與梅花城百姓親如一家,傳授繡技。
也正因此,梅花人覺得蔡紅姑是和諧之神,所以一直到現在梅花人外出謀生,為求得與他鄉人和諧相處共同發展,行前多會到蔡夫人廟燒一炷香,求紅姑保佑。甚至有不少日本人來此燒香,祈求與世界和諧相處。也正因此,富起來的梅花城人有的將自己新厝分出一半,做蔡仙府。
友誼樓前梅花盛開。 林姿 攝
一年四季美景不絕
梅花古城舊時有八景之說:鰲潭鼓浪、螺洞聽濤、石壁垂綸、水門歸棹、寮嶺農歌、沙村漁火、草洲人跡、蓬島仙蹤。
今日,梅花新增美景甚多。登上梅壺友誼樓觀海亭,馬祖列島仿佛就在眼前,天氣晴朗時還隱隱約約可以看到琉球列島。行至城前漁港,即可觀千帆歸來,又可登船細品美味;城邊有銀色沙灘相連,海堤如海上長城伸向遠方;城前還有濕地千畝,春秋之時滿目青草連碧,冬時萬鳥來棲,一年四季梅花濕地皆有美景相送。
打漁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