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祥基拿著父親留下的存折
昨日上午,長樂漳港街道路頂村村民陳祥基帶著父親留下的5本存折,來到漳港農商行,委托村支書陳元惠幫他把父親存折里的164507元作為特殊黨費,按程序交給黨組織。
“早點完成父親的囑托,我才能安心去出差。”陳祥基的父親陳綱湍是路頂村老支書,是一名有著61年黨齡的老黨員,2016年12月12日因病去世,享年89歲。彌留之際,他把大兒子陳祥基叫到身旁,囑咐他一定要把自己攢下的積蓄交給黨組織。
“父親把我叫到床前說,他在銀行還有點積蓄,是他省吃儉用攢下的,我們兄妹五個現在生活都好了,這筆錢就不留給我們了,讓我替他交黨費。”陳祥基說。
父親去世后,子女們在陳綱湍的衣柜里翻出了5本存折,少的一本只剩下8角,多的一本有11萬元,加起來有16萬多元。由于父親生前一直沒提還有這樣一筆存款,這讓陳祥基頗感意外。
陳祥基說,小時候家里窮、生活苦,父親因此一生節(jié)儉,最看不慣鋪張浪費。在長樂,給老人辦喪事有向賓客分發(fā)紅包的習俗,但父親一再交代他們,喪事從簡,絕不能大操大辦。子女們就遵照父親遺愿,喪事從簡,將節(jié)省下的100萬元捐給長樂市慈善總會,設立長樂市陳綱湍教育助學基金,用于資助困難學生。
76歲的陳仁貴老人跟陳綱湍一起共事20余年,至今還記得陳綱湍生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勤勞致富庭煥彩,文明教子耀光華”。在他看來,這既是陳綱湍一生最恰當的寫照,也是老人一生的教子之道。
改革開放后,陳綱湍的子女先后辦起企業(yè),日子越過越好,陳綱湍依然經常教導他們,日子再好也不能忘記過去,要為人誠信,守法經營,多做善事,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父親的諄諄教導,深深影響著孩子們。陳祥基等兄妹5人先后捐資近300萬元,幫助當地辦學、修路、裝路燈等。近10年來,每到過年,陳祥基都會拿出10多萬元,看望慰問村中的五保戶低保戶老人。
2003年,因村里沒錢裝路燈,村支書陳元惠就去找陳祥基幫忙,陳綱湍聽明來由后,就一個勁地鼓勵兒子“多捐點兒”,父子倆就為全村的路燈買了單。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長樂漳港圍海造田5000畝,時任路頂大隊黨支部書記的陳綱湍主動為公社出謀劃策,表現突出,后擔任漳港新圍墾機耕農場場長兼黨支部書記。他又帶領200多名農工,在3000畝沙灘上肩挑手扛、挖溝建渠,傾注4年心血和汗水,讓飛沙走石的沙灘變成良田,后人至今受益。
陳祥基告訴記者,當年在機耕農場勞動,每天有8角錢收入,很多人都爭著去,有一名村民為進農場,提了八九斤粉干來家里找父親,結果父親嚴厲呵斥說:“趕緊把粉干拿走,你把粉干拿走,還可以研究是否讓你進來,不拿走門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