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考試內容與要求
科學探究
內 容 |
目標水平 |
備 注 |
|
對科學探究的理解 |
初步學會 |
體驗到科學探究是人們獲取科學知識、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途徑;意識到提出問題和做出猜想對科學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與假設必須用事實來驗證;知道科學探究可以通過實驗、觀察等多種手段獲取事實和證據;認識到科學探究既需要觀察和實驗,又需要進行推理和判斷;認識到合作與交流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科學探究能力包含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要素。 科學探究作為學習的內容和目標,不孤立進行探究方法的考查,而將科學探究能力的考查落實在其他各主題的考查中。 |
|
科學探究能力 |
|||
基 本 的 實 驗 技 能 |
1.用過濾、蒸發的方法對混合物進行分離 2.運用簡單裝置和方法制取氧氣和二氧化碳 |
模仿操作初步學習 |
|
3.藥品的取用、簡單儀器的使用和連接、加熱等基本實驗操作 4.根據實驗需要選擇實驗藥品和儀器,并能安全操作 5.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6.用酸堿指示劑(酚酞、石蕊)、pH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 7.根據某些性質檢驗和區分一些常見的物質 |
獨立操作初步學會 |
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校實際,安排和組織學生至少完成下列化學實驗:
1.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
2. 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
3.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
4. 金屬的物理性質和某些化學性質
5. 燃燒的條件
6. 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
7. 溶液酸堿性的檢驗
8. 酸、堿的化學性質
身邊的化學物質
內 容 |
目標水平 |
備 注 |
(一)我們周圍的空氣 1.空氣的主要成分 2.氧氣能跟許多物質發生氧化反應 3.氧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質和用 途 4.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方法 5.自然界中的氧循環和碳循環 (二)水與常見的溶液 1.水的組成 2.硬水與軟水的區別 3.吸附、沉降、過濾和蒸餾等凈化水的常用方法 4.溶解現象 5.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 6.常見的溶劑(水、酒精、汽油等) 7.飽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義
8.溶質質量分數的含義及簡單計算
9.結晶現象 10.常見的乳化現象 (三)金屬與金屬礦物 1.金屬的物理特征 2.常見金屬的主要化學性質 3.防止金屬腐蝕的簡單方法 4.常見金屬(鐵、鋁等)礦物 5.用鐵礦石煉鐵 6.生鐵和鋼等重要合金
7.廢棄金屬對環境的影響 (四)生活中常見的化合物 1.常見酸堿的主要性質和用途 2.酸堿的腐蝕性 3.常見酸堿溶液的稀釋方法 4.用酸堿指示劑(酚酞、石蕊)和pH試紙檢驗溶液酸堿性的方法 5.酸堿性對人體健康和農作物生長的影響 6.食鹽、純堿、小蘇打、碳酸鈣等鹽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7.常見化肥的名稱和作用 8.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 |
A A B
B
B
B A B
B A A B
C
A A
B B B A A A
A
B A B A
A
A
A A |
認識空氣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
了解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能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線,查閱有關物質的溶解性或溶解度。 能進行有關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概念計算以及溶液加水稀釋的計算。
認識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加入其他元素可改變金屬材料的性能。 認識金屬回收的重要性。
認識有機物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
物質構成的奧秘
內 容 |
目標層次 |
備 注 |
(一)化學物質的多樣性 1.物質的三態及其轉化 2.物質的分類
3.物質的多樣性 (二)微粒構成物質 1.物質的微粒性 2.分子、原子、離子等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4.核外電子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 (三)認識化學元素 1.氫、碳、氧、氮等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常見元素 2.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 3. 元素的簡單分類 4.元素周期表
(四)物質組成的表示 1.幾種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2.用化學式表示某些常見物質的組成 3.利用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進行物質組成的簡單計算 |
B B
B
B A
A
B
B
B A A
A
B
C |
能區分純凈物和混合物、單質和化合物、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能從元素組成上認識氧化物;知道無機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堿、鹽。
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的現象。
知道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離子可以相互轉化。
能根據元素的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能根據化合價寫出常見化合物的化學式。 能看懂某些商品標簽上標示的組成元素及其含量。 |
物質的化學變化
內 容 |
目標層次 |
備 注 |
(一)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1.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2.化學反應的本質 3.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時伴隨有能量變化 4.催化劑對化學反應的重要作用 (二)認識幾種化學反應 1.常見的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
2.金屬活動性順序
3.利用化學反應可以獲得新物質,以適應生活和生產的需要 (三)質量守恒定律 1.質量守恒定律
2.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3.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
B B A
A
B
C
A
B
B C |
初步形成“在一定條件下物質可以轉化”的觀點。 認識通過化學反應實現能量轉化的重要性。
初步認識4種化學反應基本類型,能用于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學現象。 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置換反應進行判斷,并能解釋日常生活中一些化學現象。
能說明化學反應中的質量關系;形成“化學變化過程中元素不變”的觀念;認識定量研究對于化學科學發展的重大作用。
|
化學與社會發展
內 容 |
目標層次 |
備 注 |
(一)化學與能源和資源的利用 1.使用氫氣、天然氣(或沼氣)、液化石油氣、煤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境的影響 2.燃燒、緩慢氧化和爆炸發生的條件 3.防火滅火、防范爆炸的措施 4.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
5.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是人類社會重要的自然資源 6.海洋中蘊含著豐富的資源 7.石油是多種有機物組成的混合物 8. 石油通過煉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氣、汽油、煤油等產品 (二)常見的化學合成材料 1.常見的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及其應用 2.使用合成材料對人和環境的影響 (三)化學物質與健康 1.鈣、鐵、鋅等元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2.一些對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的有機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質、維生素等) 3.某些物質(如一氧化碳、甲醛、黃曲霉素等)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四)保護好我們的環境 1.處理“三廢”(廢水、廢氣和廢渣)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則 2.典型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物的來源及危害 |
B
B
B B
A
A A B
A
B
A
A
A
B
B
|
認識燃料完全燃燒的重要性,懂得選擇對環境污染小的燃料。
知道水對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樹立保護水資源和節約用水的意識。 了解我國能源和資源短缺的國情,認識資源綜合利用和新能源的開發的重要意義。
認識新材料的開發與社會發展的密切關系。
初步認識化學科學的發展在幫助人類營養保健與戰勝疾病方面的重大貢獻。認識掌握化學知識能幫助人們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初步形成正確、合理地使用化學品的意識,認識化學在環境監測與環境保護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合理使用化肥、農藥,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 |
五、考試形式
筆試(閉卷,卷面分值: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和實驗操作考試。
六、試題難度
合理安排試題難度結構。容易題、中等難度題、較難題的比例約為8∶1∶1。考試合格率達80%。
七、試卷結構
試題題型比例:選擇題約30%,非選擇題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