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美國《新共和》雜志網站刊登一篇聚焦韓寒、郭敬明導演的兩部電影的文章。文章稱,韓寒代表了中國年輕一代忙碌但焦躁不安的一部分;而郭則代表了功利化與縱欲的另一部分。在韓寒為中國道德淪陷惋惜的同時,郭則直面這種淪陷,在其中發現商機。
以下為文章編譯:
2014年6月19日,由韓寒首次擔任編導的華語冒險喜劇《后會無期》在上海舉行發布會,該電影于今年7月24日盛大上映。 澎湃新聞 張新燕 圖
2014年8月14日,郭敬明亮相上海書展,引發眾多書迷粉絲的追捧,不惜排隊兩三個小時。 澎湃新聞 圖
看看今年暑期中國兩部大片中那些最讓人難忘的場景。
《后會無期》是由在年少成名的作家韓寒導演的一部冒險公路電影。兩位男主角就當下中國年輕人面臨的社會壓力展開討論。電影中,為了體現這一主旨,一位男主角從地上捉起兩只青蛙扔到鍋里,然后開始加熱。隨著水溫上升,青蛙變得焦躁不安并且試圖跳出來。他解釋道:“這就是現實。”然而,他的朋友忽然拿起鍋蓋砰的一聲蓋上,說道:“不,這就是現實。”
《小時代3》是由幾乎同一時期年少得志的作家郭敬明導演的小時代系列的最新一部電影,講述了四位女主角陪同腰纏萬貫的老板去羅馬的故事。影片中,四位女主角瘋狂自拍,夸張地大笑,并且不斷重復著“Rome”這個英文單詞。
中國的文化觀察者在韓寒和郭敬明還是學生的時候就常把他們拿來比較。兩人都在三十出頭的時候由作家轉型為導演,取得的成就不相上下。他們之間的競爭類似作家諾曼·梅勒和戈爾·維達爾的競爭,如果后兩者為中國年輕人寫青春小說的話。在十幾年的時間里,他們有相似的人生軌跡。在高中時期他們都獲得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二十一歲生日之前,他們都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說。他們被譽為80后的獨特聲音,同時也都退學了。他們出版的書籍銷量過百萬,還發過流行音樂唱片。現在,他們同時轉戰大熒幕。
然而,他們有各自獨特的風格。如果說韓寒是常常與老師頂撞的自負少年,那么郭敬明更像一個多愁善感的小孩,默默躲在教室角落里寫著粉絲文學。韓寒的小說批判中國教育制度對學生心靈的壓制,同時他還用反諷的手法嘲笑中國的官僚主義。郭敬明的小說主要是要么關注中學生的愛情故事,要么講述一群年輕富有的上海女孩“名牌包加高跟鞋”的生活。只有在唯一一部小說中,他講述了一個生活在冰封世界的王子為了保住王位做出的種種斗爭。就個人形象而言,韓寒給人一種反抗生活的壞男孩的感覺,他是職業賽車手,也是很多女性心目中的完美情人。相比之下,郭敬明卻有點趨于女性化。(韓寒曾經直白地評價自己和郭敬明是“男女有別”。)隨著時間的推移,韓寒代表了中國年輕一代忙碌但焦躁不安的一部分;而郭則代表了功利化與縱欲的另一部分。在韓寒為中國道德淪陷惋惜的同時,郭則直面這種淪陷,在其中發現商機。毫無疑問,郭敬明在商業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兩人都意識到對手的市場價值。韓寒在2009年的采訪中這樣評價郭敬明:“我除了錢比他少外,所有都比他強。郭敬明輸出的價值觀很賤。”此外,他還指出郭敬明的東西可能只在90后那里有吸引力。在韓寒做出“我是男/郭是女”的評論之后,郭敬明表示難以置信:“我絕對不會對任何人說這樣的話……我不明白他為什么要這么說。” 2006年,當郭敬明陷入抄襲事件時,韓寒攻擊郭敬明的粉絲,稱他們“太傻太天真”,盲目崇拜偶像。郭敬明在博客中回應:“我是我,我的讀者是我的讀者。不要因為討厭我而去討厭我的讀者。”許多粉絲對韓寒與郭敬明之間的競爭津津樂道。有人合成了一張他們牽手走過商場的照片。還有人以兩人為原型創作短片愛情小說。最近,當兩人分別被問及是否可能與對方成為朋友時,郭敬明稱;“我朋友很少。”
兩人的新電影除了進一步提高兩人身價以外,并沒有改變“韓郭對抗”的局面。不僅僅是因為電影比創作更賺錢,更重要的是電影為他們提供更大平臺,讓他們能對中國社會現狀截然不同的理解展開辯論。(韓寒認為中國一大批年輕的導演,可能也包括郭敬明,使他的電影成為可能。)現在,韓寒與郭敬明爭奪中國年輕人情感與理智的戰爭不止在遙遠的互聯網上,還在全國各大影院。隨著中國貧富差距的拉大,年輕人被迫在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之間做出抉擇。
《后會無期》就是一部表現精神追求的電影。這部電影延續韓寒一貫的寫作風格,以無害的公路電影為載體來表達對生活的幡然醒悟。在電影開始,三個好朋友擠在一輛破舊的越野車中,打算從東極島自駕前往中國西部地區,并在出發前拍照留念。在前往西部的旅途中,他們遇到幾個二三十歲,但夢想被現實生活摧殘的人。包括一個懷孕的小姐,希望通過不法手段騙錢出國生孩子;一個普通的女孩,希望在片場可以不做替身演員;一個蹭車的旅行客,希望可以走出女朋友去世的陰影。諷刺性的現實借著那位小姐的叔叔(賈樟柯飾)之口表達出來:“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接二連三的背叛與失望讓追夢的年輕人開始質疑他們的夢想,并且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世界觀。一個人對現實的殘酷表示憤慨,而另一個選擇理解而不是評判那些半途出現的小偷和地痞。在影片的最后,當這幾個年輕人再次看到出發時拍的照片時,竟只看到他們的面龐,他們各自的特征消失了。這部電影是對中國社會冷酷的反應,但讓人驚訝的是北京影院里的觀眾很多都是出來約會的年輕夫婦。
小時代系列更像是《欲望都市》,只是沒有涉及現代職業女性的明爭暗斗以及與性相關的話題。《小時代3》的情節緊接著《小時代2》發展——四個好姐妹去羅馬度假。四位女主角分別是高端時尚雜志總監助理,公司繼承人,時尚設計師和一個大大咧咧、制造喜劇效果的運動員。整個情節以其中一位女主角的男友是否生還為線索展開。男友先是突然死亡,忽然又莫名地以整過容的金發男模身份出現在林蕭的工作場所。盡管影片缺乏一定的連貫性,但是奢侈大牌、輕音樂以及具有強烈視覺效果的蒙太奇手法都彌補了這一缺陷。電影的主旨本是體現四位女主角之間的友誼,但是電影中的人物和對話索然無味,導致整部電影沒有很好地體現出主旨。這部影片時不時讓人對其內容和手法產生質疑,不過也僅僅是質疑而已。
支持小時代系列的人聲稱電影非常準確地描述了社會地位不斷提高的中國年輕人的愿望,尤其是那些生活在二三線城市的人。他們不能像韓寒那樣光顧著憤世嫉俗,他們渴望更好的生活。但是,小時代最大的問題在于它過分注重情節、對話、導演、舞臺、燈光、攝影以及表演,卻忽略了價值觀的陳述。
《后會無期》細膩地展現了胸懷抱負的中國年輕人的形象。影片中絕大多數人物都是文藝青年(作者專門使用了漢語拼音:wenyi qingnian,譯注),一群對世界充滿好奇,卻常常感到迷茫和不滿的年輕人。在他們大部分人看來,中國經濟的騰飛不是實現人生終極目標的通行證,而是一個不確定的承諾。他們知道金錢買不到快樂,但不知道怎樣才能快樂。他們更喜歡旅行、拍照、讀讀《麥田里的守望者》而不是去工廠工作。
7月份,《后會無期》票房超過《小時代3》成為冠軍,但郭敬明的電影票房總量更勝一籌,這樣的結果得益于小時代系列的前面兩部電影。事實上,《后會無期》進入影院是中國電影業蓬勃發展的訊號。這部電影絕非一部大作。韓寒過分依賴失態表演和簡單的切換鏡頭制造的幽默效果。(其中一個人物先是嚴厲拒絕離開駕駛座,下一個鏡頭他就坐在乘客座位上了!)電影的對話不自然,音樂做作并且說教式的話語非常唐突。但我必須承認,對于中國電影業來說,看這種電影還是值得的,雖然這樣說有點貶低這部電影。看這種電影總比那些年輕的情侶們再去看一次《小時代3》好。在新聞發布會上,韓寒非常謹慎,沒有對電影做任何聲明,只說這是一部公路電影。但我再說一句,偉大的《逍遙騎士》也只是一部公路電影。(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為報道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