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戰”提前打響的利與弊
對于國內高校而言,生源爭奪其實已經是一個老話題。高校為了提前獲得優秀的本科生源,對還在讀高中的學生發出預錄取通知和優惠政策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但如今,這種“提前戰”已經打到了研究生生源錄取上。
“現在越來越多的高校鼓勵招收保送生,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高校就不得不在招生生源的競爭上將時間線往前推,原本9月入學,4、5月錄取,現在提前到年初,甚至在前一年9月之前,因此產生了很多的預錄取或者夏令營。”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說。
而這種“提前戰”所帶來的影響卻是利弊參半。
對高校、教師來說,優秀生源無疑是很搶手的。“優秀的研究生生源科研想法多,動手能力、創新意識也比較強。就我個人而言,我也非常愿意招收這樣的學生,特別是一些‘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本科生,愿意保研到我的團隊來攻讀碩士研究生或者直博,我都會無條件歡迎。”喻海良笑道。
因此,在他看來,高校提前吸引、錄取優秀生源對于其發展是很有利的,這既保證了研究生生源質量,也提高了學校的科研競爭能力。
但對于考生來說,這種提前戰是否只有利而無弊呢?
“我覺得時間確實有些太早了。大三的專業課任務還是比較重的,加上附加的這類考研準備,很容易使考生分身乏術。這樣對于本科的學習任務難免會有影響。” 作為一名保送生,王丹妮道出了她的感受。
在她看來,高校提前搶生源可以算是選拔優秀學生的方式,對于一些學業成績很好的學生而言,這樣可以規避考場發揮失常落榜的風險。但是對于普通學生而言,這也算是一種負擔。“大家都不愿放棄機會,但是機會扎堆來的時候,難免力不從心,顧此失彼。這時,最先被忽略的就是本科未完成的課程了。如果是這樣的因果關系,那么搶生源會對學生本科的學習成長造成影響。”王丹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