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群變“馬屁群” 討論無禁區“不翻臉”都難
“排隊”點贊、“蓋樓”謝師、集贊、微商代購……不少家長表示,現在的一些家長群的確變了味道。
江蘇淮安市民葛雨表示,每次打開家長群都有超過500條未讀消息,其中只有1條通知,剩下499條都是“好的,老師我收到了”“老師費心了”“非常感謝您”諸如此類應答。
江蘇南京市民崔宣說,可以理解老師的辛苦,但這類表達過多,就變得毫無“營養”,不僅讓其他家長感到壓力,更容易錯過重要通知信息。為減少接收過多無效信息,部分家長也想辦法建新群組,如有老師的、沒老師的家長群,有老師、沒老師的家委會群,等等。
但是,這些高度相似的群同時存在,讓家長每每想在群里發點內容都得小心翼翼,生怕點錯了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有家長總結為:有老師在的家長群,大家講話要得體,要體現家庭教育水平;老師發通知后,回復要及時,體現出對學校事務的熱情參與。
家長群變“名利場”確實讓人不堪其擾,但更令很多家長恐懼和老師崩潰的則是毫無禁區的話題討論。一些家長和老師接受采訪時認為,像學生在校表現、考試成績單、年級排名、課堂教學方式、老師行為作風等問題,都涉及隱私,較為敏感,最好點對點交流,不適合群議。
“老師‘踢人’固然有錯,但是否因為收了其他家長好處才導致這位家長的孩子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墻角,還需要經過有關方面調查。這位家長在群里公開討論這件事,在眾目睽睽之下,這位老師也被逼到了墻角,不崩潰都難。”一名網友分析道。
有家長希望老師在群里對自己的孩子能多些表揚、少些批評和盡量避免公布成績排名。一些老師對此表示很委屈:“有時候是統一在群里發布了通知,家長直接在群里詢問孩子情況,我們也就直接回答了。而且我們也希望能夠得到家長的信任與支持,更好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