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的
但黃文龍也明白,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如何讓留守兒童的家長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家庭教育,是個難題。
“一方面與留守兒童家長合作很困難,因為他們往往沒有時間,也因教育水平、認知水平等原因沒有能力去教育子女;但另一方面,有部分家長并沒有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沒有重視子女教育的意識,有的覺得教育孩子就是老師和學校的事。”江西省弋陽縣教育體育局局長方華說。
去年5月,江西省開展“萬師訪萬家”活動以進一步加強家校合作協同育人,江西省弋陽縣葛溪中學校長路光生認為這是開啟家校合作的一把鑰匙:“電話、微信等只是一種信息化的工具,進行面對面的‘家訪’是誠懇的態度和情感的表達,更能拉近與家長的距離。另外‘家訪’能夠讓老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及其家庭,這樣才能進行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教育或指導。”
在過去一年多里,葛溪中學的老師通過夜訪、特殊群體學生的家訪、臨近春節時舉辦的家長會等形式,與家長溝通,并對其進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導。同縣的圭峰中學則把家長會開到了省外的浙江省義烏市、浦江縣,“因為學校留守兒童家長大部分都在這兩地務工,最多時有400多位家長來參加”。
這些行為,讓在廈門開小吃店的單親媽媽黃桂英動了返鄉的念頭。“女兒讀初中后越來越不好管,成績也在倒退,她經常問我什么時候回家,我說我得在外面掙錢才能給你更好的生活。但女兒說,我可以不要吃得好,穿得好,我只想要媽媽。”聽到這句話時,黃桂英下定決心要陪在女兒身邊。如今她在女兒就讀的學校食堂工作。
令黃桂英欣慰的是,女兒的成績從年級第100名提升到第22名。但最讓她開心的是,“女兒說自己現在是最幸福的人,性格也變得開朗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