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評論
面對輿論爭議,清華校方做出了回應,但卻沒能消除公眾的疑慮。關鍵是校方并沒有回應公眾真正的擔心。公眾最大的擔心和質疑是國際生免試會不會變為“國際高考移民”曲線上清華的捷徑。
事實上,我國內地高校,就曾鬧出“本土留學”的丑聞,一名內地學生,辦一個國外護照,就以海外留學生身份報考內地高校,結果在內地高考中連本科線也上不了的學生卻進了名校。
△清華大禮堂
“申請-審核”制是世界一流大學的通行做法,但國外世界一流大學由于世界范圍內的優秀申請者眾多,“申請—審核”的門檻很高,包括對統一測試成績(雅思、TOEFL、SAT等)的要求,以及對申請者以往求學的學業成績、綜合素質的要求都很高。像哈佛大學的錄取率,只有4~5%。
雖然清華大學在多個世界大學排行榜中的排名已經進入全球前100位,可對海外留學生的吸引力還不夠強。實行“申請-審核”制,雖然擴大了申請范圍,但如果優秀申請者不多,就可能存在招生門檻降低的情況。
△美國哈佛大學校園(資料圖)
更重要的是,清華要以實際行動堵住“國際移民曲線上清華”這個漏洞。
一方面,在招收留學生時,要加強身份資格審核。此前的“本土留學”丑聞,就因學校為擴大留學生規模(留學生規模也是學校的政績),而放松審核,導致有的學生從來沒出過國,卻變為“留學生”。
另一方面,應提高原中國公民加入外國國籍后,持有效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的年限。目前,清華提出的“須持有有效的外國護照或國籍證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截至入學年度的4月30日前)之內,有在國外實際居住2年以上的記錄”的要求實際上很低。
假設一名學生初一、初二時辦一個移民,等到該上大學時,完全可以以國際生的身份來申請清華留學。我國在開放異地高考時,有的地方都要求學生必須具有在當地連續6年學籍(初中+高中),對于海外留學生,4年護照、2年居住要求,是不是太低了呢?這是不是給“國際移民曲線高考”以便利呢?
當然,提高年限是否可行?提高到什么程度?還需要認真考量和探討。歸根結底的是,要堵住假移民進名校的通道,不能讓少數人鉆了政策的空子,破壞了教育公平。
文丨央視評論特約撰稿 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