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領域能夠調節家庭背景對初職起薪的影響
既然學歷層次和專業領域都是影響畢業生初職社會經濟地位的重要因素,那么,追求更高的研究生學歷、選擇更富經濟回報的專業是否有助于降低家庭背景對初職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
第一,沒有足夠證據支持與本科畢業生相比,家庭背景對初職起薪和初職職業類型的影響在研究生中發生弱化。這意味著,家庭背景對畢業生起薪和初職職業類型的影響在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畢業生中具有一致性,并沒有因為畢業生獲得更高的教育文憑而顯著變弱。研究者甚至發現,在2013年模型中,家庭收入對初職起薪的影響在碩士畢業生中反而更強。
第二,專業領域能夠調節家庭背景對初職起薪的影響,在人文社科類專業,家庭背景的影響效應要強于理工類專業。相比理學或工學專業,高家庭收入對初職起薪的影響在教育學或法學專業更大(2011年)。父親的受教育年限對初職職業類型的影響在文史哲專業更大(2007年),家庭收入對初職職業類型的影響同樣在文史哲、農學或醫學專業顯著更大(2013年)。該研究結論支持了Marianne Nordli Hansen和Arne Mastekaasa的觀點,即階層出身對社會經濟地位的影響在人文科學類專業領域要強于技術類專業領域。
從事專業技術性工作是不利家庭向上流動的重要途徑
學歷層次的調節作用不顯著的一個可能原因是,碩士畢業生所面臨的勞動力市場并非像“現代化理論”所強調的那樣更加遵循績效原則。為此,筆者以2007年數據為例,實證檢驗了高校畢業生的職業分布差異和職業內工資差異。結果發現,一方面,無論是本科畢業生還是碩士畢業生,職業分布都存在明顯的家庭背景差異。高家庭收入、父親為管理或專業技術人員出身的畢業生從事行政或企業管理工作的相對比例更高,而低家庭收入、父親為農民或農民工出身的畢業生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相對比例更高。這一發現對于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畢業生同樣適用。這意味著即使在碩士畢業生中,職業分布仍然并非完全獨立于家庭背景,依舊存在職業地位再生產現象,但是從事專業技術性工作的確是不利家庭擺脫家庭背景束縛,實現向上流動的重要途徑。
另一方面,在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畢業生中,都存在明顯的職業內起薪差異,換句話說,即使從事同一職業,家庭背景不同則起薪不同。以行政或企業管理工作為例,數據表明,同樣從事行政或企業管理工作,低家庭收入出身的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畢業生的起薪分別只占高家庭收入出身畢業生的53.8%和67.8%;父母為農民或農民工出身的本科畢業生和碩士畢業生的起薪分別占父親為管理或專業技術人員出身畢業生的69.6%和75.8%。另一個吸納畢業生數量較多的職業類型——專業技術工作亦是如此。因此,與本科畢業生一樣,碩士畢業生同樣面臨著基于家庭背景的勞動力市場“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