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范高校專注于發展師范教育,是大有可為的,除了基礎教育教師數量還存在很大缺口之外,我國基礎教育是需要高質量的師資的——高素質教師的欠缺,是更嚴重的問題。如果師范院校能發揮自己的師范教育優勢,培養高素質的師范學生,那辦學在我國照樣具有競爭力。但有的師范院校卻不這么想。原因有二:
一是有的師范院校,想辦高水平的大學,而目前社會評價高水平大學,都看論文、課題、經費,同時,也把高水平大學和綜合型、研究型大學簡單畫上等號。在這種評價體系中,師范院校,就會把“師范”帽子視為辦綜合型大學的障礙,希望能擺脫師范約束,辦綜合性大學。
二是辦好師范專業教育,尤其是有特色的師范本科專業,這要求學校重視人才培養,但我國很多高校(包括師范院校),并沒有把心思放在人才培養上,而是想增設學科、做大體量、多出學術研究成果,這導致師范院校的師范專業學生和其他院校畢業生在就業競爭中并沒有優勢,也讓師范生懷疑,接受這樣的師范教育,究竟價值何在?
為提高師范教育質量,據報道,教育部已經準備從2017年開始對師范專業進行專業認證,一律中央財政出錢,不收取被認證單位一分錢。認證優良的可以頒發教師資格證;認證一般的畢業生,要參加教師資格考試;認證較差的取消舉辦師范專業的資格。這貌似可促進師范院校重視教育質量,可是,這一專業認證,能做到獨立、專業嗎?如果專業認證還是由行政部門主導,那這只是以專業認證為名的行政評價,在認證中可能會出現弄虛作假和形式主義的問題。另外的問題是,如果一所學校不想再辦師范教育,師范專業教育認證不通過,不能再舉辦師范教育,這所學校能更名不再叫師范院校嗎?
要讓學校安于定位、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關鍵在于要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自主權,取消對學校的不合理的行政評審、行政評價。真正構建各類教育、各類學校,都可以辦成一流水平的教育環境。根據教育部日前出臺的2017年工作要點,今年將出臺中國教育現代化2030和加快推進教育治理現代化的意見,旨在加強改革總體設計,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提高現代治理能力,以改革的思路解決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應該是我國解決包括師范教育在內的所有教育問題的共同原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