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校畢業生預計高達834萬,與2018年相比增加了14萬,陜西省普通高校畢業生更是達到34.2萬人左右,再創歷史新高。知名人才網站智聯招聘根據春季招聘旺季的在線招聘大數據,結合西安88150名應屆生的調研數據,立體化地呈現出今年應屆生就業的景氣度、就業心態及就業特征。
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依然是吸引最多求職者的行業
2019年,西安大學生就業景氣度指數(CIER指數)為1.41,相當于每個大學生面對1.41個招聘人數需求,整體就業選擇依然相對寬松。
數據顯示,就業形勢最好的行業依然是中介服務,但不管是應屆生還是社招群體,都對這一行業的就業體驗認可度不高,投遞行為不積極。人才專家建議,作為招聘方應該考慮如何優化雇傭關系來吸引人才的關注,也急需從傳統的中介思路向顧問式服務轉型,為知識型人才提供更多的施展空間。
數據還顯示,2019年西安應屆生擇業時,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依然是吸引最多求職者的行業。目前,互聯網行業依然被貼上高薪、福利好、文化開放的標簽,是求職者的首選,尤其是大學生群體,在選擇職業時容易盲目追熱,更容易出現“扎堆”現象。
值得關注的是,社區/居民/家政服務、物流/倉儲這兩個職位就業景氣度較去年漲幅較大,與技工/操作工性質一樣,這類傳統觀念中偏“藍領”屬性的崗位,在大學生這一知識型人群中普遍不受青睞,但服務業的發展讓這類崗位對人才的素質要求不斷攀升,導致應屆生在這一領域供不應求的現象加劇。
新一線城市吸引力維持首位
近半應屆生認可創業公司
根據調研結果,2019西安應屆畢業生對就業難度形勢的感知較去年更加凸顯,認同就業形勢有難度的比例為88.10%,較去年同期上升5.30個百分點。在參與本次調研的2019西安應屆畢業生當中,80.22%的大學生選擇畢業后直接就業,同比去年基本持平,但選擇逃避就業壓力的畢業生占比也在緩慢上升。
創業公司一直被認為辛苦且工作壓力大,但調研結果顯示,45.24%的西安應屆畢業生表示會接受創業公司的offer,43.28%的高校畢業生持觀望態度,并表示要看創業公司的行業/領域而定。在選擇接受創業公司的人群中,30.27%是因為創業公司能鍛煉人,7.82%是因為目前沒有別的合適機會,7.15%是因為喜歡創業公司的企業文化。而拒絕創業公司的主要原因在于覺得創業公司經營風險系數高。
調研結果顯示,2019西安應屆畢業生期望就業地比例最高的依舊是新一線城市,占比44.18%。一線城市吸引力也在上升,30.63%的受訪大學生期望在一線城市就業,占比高于去年。結合實際簽約數據看,占比最高的也是新一線城市,占比35.17%,一線城市簽約占比為32.14%,與期望結構一致。從就業意愿來看,更多的求職者涌入了規模較大的企業,20人以下的微型企業求職人數卻在腰斬,這類企業對應屆生吸引力依然不足。
簽約對口率有所上升
畢業生求職機遇與挑戰并存
調研結果還顯示,2019西安應屆畢業生期望月薪集中在6000-7999元,隨后為4000-5999元之間。從實際簽約月薪來看,有七成2019西安應屆畢業生的簽約月薪在6000元以內,4000元以下占比為35.77%。
從簽約的工作與所學專業是否對口情況來看,2019年簽約對口的西安畢業生占比為66.09%,相比去年有所上升,不對口的占比為33.91%。
造成簽約不對口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很多學生入學時并未完全遵照個人興趣報考專業;另一方面嚴峻的就業壓力也是造成專業不對口的重要原因。隨著市場對多元化跨界人才需求的增加,跨專業求職也為高校畢業生擴大就業選擇面、拓展自身綜合業務能力、更好滿足市場需求提供了重要契機。
彌補薪資競爭力不足的弱勢
讓大學生留在西安
華商報記者采訪了211校招網CEO孫鵬,他表示,讓大學生留西安的招聘活動,是解決大學生在西安就業的重要方式,活動還可以加大力度,“政府出臺了在西安就業的大學生給予大學生獎勵的政策,是否考慮制定吸收大學生在西安就業的企業,也給予一定獎勵。此外,還應該鼓勵和支持各方力量挖潛企業招聘大學生的動力,比如專業的人力資源機構,重點用工企業。建立機制靈活、運營得力的就業供需平臺,按區縣、行業、崗位,實時公布西安各類用人單位招聘需求。”孫鵬還表示,西安還可以從加大廉租房,公租房的供應數量和質量上,彌補留西安就業大學生薪資競爭力不足的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