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這些奇招!
——吸引人才,還要留住人才
隨著“搶人大戰”的不斷升溫,人才不但在當地創業就業可以享受到各式各樣的福利,甚至在一些城市,畢業生前來面試同樣可以收到“紅包”。
例如,南京市人社局今年2月發出通知,外地高校畢業生來寧面試,可補貼1000元;《成都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則提出,提供青年人才驛站,外地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應屆畢業生來蓉應聘,可7天內免費入住。
除了在面試等“引才”工作上各出奇招,如何“留才”同樣也是不少城市關注的焦點。
如武漢把重點放在了大學畢業生的最低年薪保障上。2017年10月,武漢市人社局等多部門公布了武漢市大學畢業生在漢工作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其中專科生每年4萬元,本科生每年5萬元,碩士研究生每年6萬元,博士研究生每年8萬元。
而沈陽、西安等多地則在人才服務保障方面下功夫,被引進人才的子女教育、醫療健康等方面的服務都將得到優待。
沈陽市的人才新政實施細則明確,沈陽市開通了高層次人才就醫“綠色通道”,確定了市屬10家三甲醫院為高層次人才就醫開通診療綠色通道,享受優先診療服務。此外,為頂尖人才、杰出人才、領軍人才開展免費體檢工作,體檢經費由財政全額予以保障。
專家:各地應因地制宜 引才計劃要有針對性
各地為何密集推出“引才”優惠?天津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分析,當前,中國經濟正在從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人才是支撐未來經濟發展的支柱,也是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保障。此外,人口老齡化將來可能帶來勞動力短缺,各地對人才的需求自然越來越大。
張寶義提醒,在“搶人大戰”背后,同樣不能忽視對人才的合理使用。“如果不是按需使用、按經濟發展的需要來使用人才,搶人就是浪費人才。”
張寶義稱,鑒于當前各地經濟發展和人才分布的不平衡,各地的人才政策一定要有針對性地科學設計,不能一哄而上。
他建議,求職者要認清自身發展定位以及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切勿盲目跳槽。
“人才是要流動的,但人才在流動的過程中不能過快。”張寶義稱,過于頻繁的跳槽對人才本身的成長、行業和地區的發展都是不健康的,求職者要根據市場需求和自己工作成長的期待來綜合選擇。(冷昊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