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備受關注的“空巢老人”之外,“空巢青年”一詞近年也逐漸進入了大眾的視野。與“空巢老人”的被動獨居不同,“空巢青年”大多指是主動選擇獨居并且單身的年輕人——他們遠離家鄉,在大城市中打拼,還大都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有專家指出,“空巢青年”的產生其實和社會經濟發展有關。
偶爾會“孤獨感爆棚”
有網友總結,一個典型的“空巢青年”可能是這樣的:二三十歲,在一線城市有份體面工作,住在月租三四千的一居室或群租房隔間,唯一熟悉的室友是自己養的貓狗,廚房有全套餐具但飲食主要靠便利店和外賣,長時間在手機和電腦之間無縫切換,作息失調,不出門不洗頭,眼睛常年布滿血絲……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一人戶家庭占總戶數比例達12.45%,而在2000年,這一比例僅僅是8.3%。在這些獨居人口中,“空巢青年”的占比越來越高,也越來越成為城市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群體。
近日,一份由百度外賣和挖財聯合發布的《“空巢青年”生活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顯示,“空巢青年”普遍比普通青年感覺到更孤獨。除了工作之外,生活中更多的是在出租房里上網、玩手機和一個人吃飯。
陳龍(化名)目前在上海一家互聯網公司供職,他自嘲已是名副其實的“空巢青年”了。陳龍說,待遇雖然不錯,但每天加班的時間也不少,下班后只想專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沒有精力參與社交活動。陳龍說,自己偶爾會覺得“孤獨感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