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之前,節能中心的工作人員主要負責監測類工作。他們發現美國加州早在10年前就對燃燒器污染物排放量有了極為嚴格的規定,由此便有了大膽預測——我國對空氣質量的監測和發布越來越嚴格規范,未來或許也會出臺類似政策。重要的是,當時國內沒有自主品牌的燃燒器,所用的均為進口產品。年輕的工作人員相信自己的判斷,決心設計新型產品。他們結合我國大氣環境的基本情況先于市場開始嘗試自主研發超低氮燃燒器,立志“中國創造”,“不僅是國產,還要成為符合嚴格環保標準的超低氮國產”。
果不其然,在第一代國產燃燒器問世后不久,為清潔空氣,相關政策出臺。之后,在一代產品的基礎上,“雙創”小組再次改進,成功研發出了更為先進的二代產品。目前,這支年輕隊伍的“中國創造”燃燒器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應用。
這個高產值的“雙創”小組成員平均年齡只有28歲,因為是跨部門組合,大家充分發揮一專多能的本事,每個人都身兼數職,能揮筆寫標書,也能動手裝機器。
“‘雙創’小組是年輕人的團隊,大家有干勁,不知道什么是累。我2016年8月加入小組,到現在4個多月時間,只在國慶期間休過假。”26歲的何磊是“雙創”小組的成員,晚上熬夜做標書、周末加班不休息……邁夫特超低氮燃燒器就是在這樣的工作強度下橫空出世的。打破國企的內部制約機制,讓年輕人用自己的眼光和頭腦去發現、去創新,是節能中心的成功之道。
“我們有一位同事,216年8月剛剛入職,現在已經有了120萬元的簽約額。”何磊很佩服的團隊銷售狀元,今年也才28歲。
“牡丹”信息化就靠年輕人
推動青年創新一直是北京各級共青團組織的重要工作內容。上世紀八十年代,北京團組織就開展了 “四小”活動,即小發明、小革新、小建議、小竅門;九十年代,啟動實施了以創新創效等為龍頭的北京青年科技創新行動。
近幾年,北京市共青團積極發動企業基層團組織開展創新實踐,同時舉辦了北京市青年工業創新大賽、青工創新大賽、青年微創新大賽等系列賽事,累計上千個創新項目、團隊參加市級評選。
2016年,團北京市委積極與各家企業合作,促成團組織主導的“創新工作站”在多家企業內部掛牌。今后每年還將評選十佳青年創新個人、十佳青年創新課題和十佳青年創新工作站。創博會上,一批創新成果得到展示。
在3天的展會時間里,一臺儀器旁總會圍滿了女生,這是一臺皮膚檢測儀器。通過掃描局部皮膚,可以分析出每個人皮膚的油水狀況、白皙度和細膩度和化妝品的殘留,還能給使用者提出改善建議。
如果不看這個展臺上方大大的“牡丹”二字,人們是不會想到這么一臺先進的設備與過去家喻戶曉的“牡丹”電視機出自一家企業。由北京電視機廠更名的北京牡丹電子集團,已經走上了一條以文化創意帶動電子信息技術發展的創新之路。
公司副總裁傅東翔介紹了牡丹集團的“前世今生”。牡丹公司成立于1973年,1998年到2008年的10年中,公司青年人才不斷流失,2008年企業轉型時又遇到嚴重的困難,在自身實力不足和戰略方向不明的情況下,公司果斷拋棄了制造業,轉向科技服務業和科技信息業,恢復原有的部分科研系統,建立了國家工程實驗室,吸收引進優秀的青年人才,為企業注入活力。這幾年,企業發展方向是“互聯網+”、智慧園區、智慧城市,還與國內多所高校緊密聯系,著重發展媒體藝術。
“牡丹”已經是一家年輕化的公司,公司員工平均年齡只有30歲。年輕人在這種轉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目前家居辦公軟件和簽到錄名機等“牡丹”系列產品開始贏得市場。傅東翔認為,年輕人的凝聚力、知識力、戰斗力豐富,是企業的活力、企業創新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