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晚報在線創業欄目陸續報道了8名優秀的大學生創業者。昨日,記者采訪了一些投資人,他們從自己的經歷出發,給大學生創業者提建議。
慎對休學
校內選小項目試水
對于福建中醫藥大學石銳這類選擇休學創業的大學生,福建中源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余墨卿表示,大學生創業應避免輕易放棄學業,因為學習對創業至關重要,特別是學醫的大學生想要背靠醫學知識創業,更應打好知識基礎。
事實上,“休學創業”已不再“奇葩”,而是成為政策支持的一種選擇。記者發現,全國許多省份和學校都對大學生休學創業提供了優惠政策。
“創業并沒有什么風險,失敗了無非面臨兩個選擇:一是繼續創業,二是找工作。”對于渴望創業又害怕承擔休學風險的大學生,就職于本地風投機構的林先生建議,首先找個小項目鍛煉一下,熟悉成本思維、市場推廣,把工商稅收等創業流程走一遍;其次,創業要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讓自己的優勢形成核心競爭力;最后,找最優秀的合伙人,創業路上才能群策群力。
避免跟風
差異化獲競爭力
記者近日走進各校創業孵化基地,發現有的創業項目十分相像,有的甚至是成功先例的翻版。對此,一位年過六旬的本地投資人告訴記者,學生創業應避免盲目跟風,要從差異化中獲得競爭力。他篩選項目,最先排除的就是這類跟風項目。“現在很多學生的創業項目都與網絡有關,但是像我這么大歲數的人更傾向與衣食住行密切相關的實體行業,如福州大學做鮑魚養殖的楊桂芳,他依靠新技術開拓傳統市場很讓人欽佩,如果他愿意,我想跟他談談引進這個項目。”
一位多年關注大學生創業項目的資深投資人告訴記者,前年一個由多名大四學生組成的創業團隊開發了一款校園叫餐平臺,當時該產品的網站、微信號已上線,APP正在開發。正當他考慮投資時,另一個創業團隊找到了他,原來他們也在做一個類似項目,進展與前者一樣。“當時校園送餐業務,企業巨頭還沒涉足,學生們認為草根團隊也有機會,幾個團隊比賽就看誰跑得快。但我搜索發現,當年線上就有好幾個同類產品,模式太容易被復制,還是選擇了退出。”他說,他發現大學生創業多在電子商務、文化創意、教育培訓和移動互聯網領域。學生們有了好點子,就想趕快做、趕快找資金。而對于這個點子是否有人做,有多少人在做,他們并不關注。項目相似度高,實際上反映了創業者沖動、盲目和欠缺思考、調研。
做好準備
融資需要耐心
風投機構的林先生對大學生創業如何走出融資第一步提出建議,首先要做好融資準備工作,如確定融資額,準備好融資材料以及項目路演。而對于融資渠道,他認為應優先選擇風險投資、天使投資、金融機構貸款、高校創業基金、高校政府基金,如果這些途徑都失效再考慮親朋好友。
在采訪過程中,盡管多數投資人對本報報道的多個大學生創業項目表示認可,但實踐經驗少、商業模式不清晰等也掣肘著創業項目的融資步伐。投資人提醒,在融資上要有耐心,大學生必須規避一些錯誤,比如沒有提前規劃,對獲得的融資不合理使用,對投資人和團隊不負責;急于得到企業啟動或周轉資金,出讓過多的股份或者賤賣技術和創意;選擇投資人太隨意等。創業應盡量選擇理念相近的投資人,讓他們提供增值服務和管理指導。(記者 林歡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