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市場亂象叢生
一些早教機構以咨詢、文化或科技等公司名義向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獲得工商營業執照后,再變相進行教育培訓,結果成了“幾不管”的空白地帶
“我被坑慘了。7月底我接到培訓客服電話,說8月課程有優惠,催我交費。我趕緊交了1.8萬多元,加上贈送的5節課總共105節課。結果我家孩子只上了一節課,這家書畫培訓機構就關門大吉,負責人也失聯了。”家住北京天通苑的年輕媽媽崔梅后悔不迭,她所說的“培訓機構”就是日前涉嫌跑路的妙筆菡塘(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崔梅的遭遇不是孤例,同被騙錢的還有分布在妙筆菡塘10個校區的近300名家長,涉及課程余款200多萬元。劉穎也是受害者之一,她說,妙筆菡塘是專門為小朋友們進行書畫培訓的機構,在北京已運營4年,在國貿、天通苑、五棵松、太陽宮、亞運村、西直門等地共有10所分校,約2000名學員,之前口碑一直不錯,她家孩子上了一年課,效果挺好,誰也沒想到會出這檔子事。
“8月21日,家長微信群里有人曝出,妙筆菡塘各大校區一夜之間全部停課。總部關停,全國服務熱線無人接聽,公司多位股東的電話也聯系不上。”劉穎說,之后家長們就一起商量維權辦法,有的主張去法院起訴,有的去公安局報案,“9月10日,東城區公安分局經偵大隊受理了此案,定性為‘合同詐騙’,希望能早日討回公道。”
妙筆菡塘閉門停課事件,屬于典型的早教機構跑路案例。之前媒體曝光過的“藝術才謎”早教機構“卷款百萬關停”也屬相同類型事件。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全國各地早教機構“跑路門”屢見不鮮。
某教育培訓業內人士透露,每年冬季、夏季都是培訓機構關門、跑路的旺季,很多早教培訓加盟者就奔著短時間內斂財牟利來的。由于各地分公司都是獨立法人,即便出了問題,宣布破產就可以一走了之,承擔的是有限責任,就算家長們打官司勝訴了,拿回的補償與投入的人力物力相比,也得不償失。
“說到底,還是目前我國學前教育缺乏有效立法約束,不法分子鉆監管漏洞,犯罪成本太低。”孫綱說,“預付費”是綁架學員的一種商業模式,在準入便捷、監管缺失情況下,一旦出現師資、資金、安全等運營問題,“卷錢跑路”自然就發生了。
目前,早教機構屬于“多部門監管,多部門不管”的狀態。根據《北京市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設置管理規定》,成立教育培訓機構需到教育行政部門申請注冊登記,并需要符合多項條件,比如辦學經費、注冊資金、校舍面積、教學面積都有明確規定。
但是,由于教育部門注冊門檻高,業內通行做法是,以咨詢、文化或科技等公司名義向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經營范圍涉及舞蹈、計算機等,獲得工商營業執照后,再變相進行教育培訓。結果就是,因為沒在教育部門備案,教育部門管不著,而工商部門平時只管經營,對教學內容不管。從學前兒童的發展階段來看,我國0—3歲的嬰幼兒歸計生部門管理,3—6歲的幼兒歸教育部門管理,早教行業實際上就成了“幾不管”的空白地帶,教學質量、內部管理無人監管,亂象叢生。
由于監管不力,早教機構天價收費、頻繁漲價也是常有的事。“前幾天剛接到早教機構電話,說秋季開學后價格又得漲20%,還說這是老客戶的親情價,提醒我趕緊續費,班里剩下的名額已經不多了。”家住南昌西湖區的雷耽是一位80后媽媽,為結束1歲兒子“散養”狀態,半年前她在家附近某早教班報了名,主要學習音樂、創意積木,還有一些蒙臺梭利課程,一周上1個小時左右。總費用核算下來,每周要200元,一年就要1萬多元,這對普通工薪家庭來說,不是個小數。
“價格漲太快,斷了課程怕誤了孩子教育,只能忍忍繼續堅持下去,只盼著熬到上幼兒園就好了。”雷耽說。其實,大城市早教班更貴。《上海幼兒早期教育(0—6歲)狀況調查》數據顯示,在課程費用方面,平均每個家庭每年要花17832元,占父母年收入的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