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增長了3.5倍
新橋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鄧安春教授介紹,最常見的“打呼嚕”就是一個嚴重的健康殺手。嚴重的、不規律的“打呼嚕”,就是醫學上所說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它會造成睡眠過程中反復的間斷性缺氧,引起機體代謝性障礙,從而導致多種慢性病的發生。
有研究分析,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016年的最新數據顯示,這一疾病在男性中的患病率高達14%,20年間增長了3.5倍,在女性中的患病率增加2.5倍,升至5%,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數據顯示,睡眠呼吸暫停患者高血壓的發生率為50%至90%;重度睡眠呼吸暫停患者中50%患有冠心病,近30%的患者在睡眠中有心肌缺血的癥狀。
鄧安春教授說,它還會增加腦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腦卒中的發作風險。在我國,睡眠呼吸暫停與多種慢性疾病關系密切,2014年的統計分析中顯示,其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3.45倍,腦血管疾病2.85倍,增加致死性心腦血管事件風險2.44倍。
睡眠呼吸暫停者
大多肥胖、脖子粗短
臨床數據顯示,在打鼾的人群中,差不多5個中就有1個出現睡眠中的呼吸暫停。鄧安春表示,其“標準體型”就是肥胖、脖子粗短、下巴較小、頸部脂肪堆積。臨床統計顯示,超過標準體重20%以上的人群,多數患有中重度鼾癥。長期酗酒、大量吸煙等都是潛在原因。
專家提醒,有睡眠障礙的市民,白天睡眠時間要嚴格控制在1小時以內。為了保證睡眠,睡前可以喝一杯牛奶。平日多食用一些可以提高睡眠質量的食物,如紅棗、百合、小米粥、核桃、蜂蜜、葵花子等。堅持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周末不要睡得太晚。睡前不要猛吃猛喝。睡前約兩小時吃少量的晚餐,但不要喝太多水。下午鍛煉有助于夜間睡眠。如果失眠情況特別嚴重,建議去正規醫院接受治療。首席記者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