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近視,長大可能會高度近視
“兒童近視有多種因素,比如受父母近視遺傳影響、兒童屈光發育過程中眼部屈光結構變化、戶外活動時間嚴重缺乏、室內太多近距離長時間用眼過度等。”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視光部主任倪海龍說。
他說,曼曼學琴近視的案例,其本質與閱讀、書寫、看手機一樣,都是室內近距離、長時間用眼有關。室內停留多,戶外活動時間就相對缺乏,也是目前造成兒童近視發生發展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據介紹,這幾年,隨著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的進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與網絡快速興起,越來越多的室內活動、近距離用眼、越來越少的戶外活動時間,使近視成為流行。在我國,近視發病率逐年增高、程度加深、發病年齡更低齡化。有調查顯示,學齡前6-7歲兒童近視發生率已經達10-20%。
更讓家長們擔憂的是,孩子這么小的年紀就近視,會對一生產生重要影響。“兒童的近視是不可逆轉,也無法停止。就是說,小孩子近視后,一般會以每年50-75度的速度增加,若期間得不到合理控制,成人后很可能會是一名高度近視患者。”倪主任說。
家長端正兩個態度,防止孩子過早近視
“家長都想讓孩子多學些文藝特長、多看書,以后到了小學可以緩解一部分學業壓力。為了避免近視,是不是孩子以后就不能多練琴、多看書了?”曼曼媽為難地說。
“幼兒階段是預防近視的關鍵時期,不適宜過多看書、練琴等室內近距離用眼,要鼓勵孩子多去戶外玩耍,戶外活動重要的是時間,每天爭取在2小時以上,而活動類型或鍛煉強度不重要。”倪主任說。
倪主任還建議家長們,要端正兩個態度:第一,低齡兒童學琴、閱讀之前,最好到醫院做眼部屈光結構檢查。一般孩子2-3周歲時候,就應該做一次,看是否有近視發生的高危因素,若此時有兩三百度左右的遠視,為相對不易發展為近視,若此時已經基本沒遠視狀態的,則提示其相對易發生近視,此時要盡可能減少室內近距離用眼,要高度重視并保障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第二,如果發現孩子患有近視,要重視對近視的控制,定期到醫院檢查,科學選擇屈光矯正方式和控制措施,盡量延緩近視進展速度,避免成人后成高度近視患者。(記者 阮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