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想請大家做好準備跟我一起打一個響指,我數1、2、3,開始!”
今年10月底,在北京舉行的“第五屆反貧困與兒童早期發展國際研討會”的開幕式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代表花楠女士,以這種別致有趣的方式作為她致辭的開場白。
“打一個響指要用多長時間呢?但就在這一瞬間,一個小孩的大腦就有700~1000個神經元建立了關系,這是至關重要的。”花楠說。
一個小小的動作真的能在短短的一秒鐘內給嬰幼兒帶來如此神奇的變化嗎?
回答是肯定的。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兒童發展中心主任楊一鳴博士在她多次演講的PPT中,經常使用一張顯示孩子從出生、6歲、14歲的頭顱神經發育的對比圖片。
這位原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高級顧問告訴大家,“0~3歲是兒童發展的關鍵階段。科學研究的最新發現已經證明,在生命的最初幾年,神經元形成連接的速度可以達到每秒1000次。3歲兒童大腦的活躍程度是成人大腦的兩倍。這些神經元連接是大腦功能最基礎的組成部分。”
兒童早期發展受到全球共同關注
在同一個會議上,美國布魯金斯學院高級研究員雅克·范德在做《積極行動早日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扶貧攻堅目標》的演講時,回憶起20年前,也就是1996年4月,世界銀行在美國亞特蘭大市召開的與兒童早期發展相關的第一次會議,會議主題是《共同參與,宜早不宜遲》。他清楚地記得,“這場盛事是由美國的前總統卡特親自主持的”。
時隔4年,世界銀行在華盛頓特區再次舉行了以“為兒童的未來投資”為主題的國際大會。這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會將世界一流的專家、學者、從業人員及決策者匯聚在一起,研討投資兒童早期發展(EarlyChildDevelopment,ECD)所帶來的益處與挑戰,特別強調了投資兒童早期發展潛在的政治和經濟收益。
日后出版的會議專集《從兒童早期發展到人類發展——為兒童的未來投資》中,清晰地展示了20世紀后期兒童早期發展研究領域的科學實驗、政策實踐以及理論思考的優秀成果以及來自美國、巴西、古巴、牙買加等國進行社會實驗的實證報告。
對兒童早期發展的研究始于上個世紀末,是在世界進入和平時期,工業革命、科技革命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所出現的產物。20世紀9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來自神經學、生物學、行為學、社會學的最新證據表明,兒童早期發展至關重要,并留下終身印記。幼兒早期的營養、經歷和環境,對其以后的記憶、認知、行為及健康具有重要的影響。
詹姆斯·海克曼、阿瑪蒂亞·森和羅伯特·福格爾等一批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就兒童早期發展對促進人類發展所帶來的積極作用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詹姆斯·海克曼對兒童早期發展領域四個主要縱向的研究進行了經濟分析,結果顯示,投資兒童早期發展能夠獲得高達1∶15~1∶17的回報。他強調說:“在當今的全球競爭中,投資于兒童,無論在經濟增長還是道德層面上都勢在必行。如果到成年以后才試圖補救兒童早期發展階段的不平等,那么不僅效果不如早期干預,而且成本更高。”
環顧全球,兒童早期發展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機構的重視。
有數字表明,2000年以來,關于兒童早期發展主題的出版物迅速增多。具有國家兒童早期發展多部門合作政策的國家數量,從2000年的7個增加到2014年的68個,其中45個是中低收入國家。
對兒童早期發展的投資也在大量增加。從2000年到2013年,世界銀行通過衛生、營養、人口規劃等273個項目,投資達33億美元;美洲開發銀行批準的150多個項目,資金額也超過了17億美元。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