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高校對家長陪送新生態度截然不同:有的倡導“放手”,有的主動邀請
■有人認為,父母與孩子的分離焦慮癥是國際性的,培養獨立與表現親情不可割裂
這兩天,廈門各大高校迎來了開學季,陪著新生一起來報到的“親友團”,再次成為話題。廈門理工學院熱情地向家長發出邀請函,請他們和孩子一起跨進大學校門;而有的高校則鄭重建議家長“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
“親友團”送孩子上學,成為高校開學季的一景。
陪送理由
家里很多人都想來看看孩子的大學是什么樣的
現象
最龐大的“親友團”,1人上學9人陪同
來自浙江的陸元愉帶來了廈門理工學院最龐大的“親友團”,連她在內一共有10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以及爸爸的朋友都來了。陸元愉和媽媽、爺爺、奶奶乘坐飛機,她的爸爸則和朋友自駕車來廈門。
搬行李
陸元愉說,高考后家里就計劃要送她上學,但被她拒絕了。她說,當時覺得高校并不贊成家長送孩子上學,如果她像個小孩子一樣由父母陪同上學會很沒面子。不過,收到廈門理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時,發現居然還有一張邀請函,邀請新生的親朋好友一起來見證這個重要時刻。
“我非常贊同學校的這種做法,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學校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陸爸爸說,第一次聽說大學邀請新生的親友團陪同上學的。
來自黑龍江省黑河市的寧博是中俄混血,他的媽媽和嬸嬸一起參加了他的開學典禮。“我們這次是特意送他上學的。”寧博的媽媽說,從寧博上幼兒園開始就送他了,一直送到大學,看著他成長。寧博媽媽說,接到學校的邀請函特別高興,9月10日他們就到了廈門。“我不僅要參加他的開學典禮,還要參加他的畢業典禮。我沒有上過大學,他上大學圓了我的大學夢。”她說,家里很多人都想來看看孩子的大學是什么樣的。
逛校園
說法
有家長陪伴并不代表不獨立
讓新生體驗親情培養責任感
廈門理工學院發出的邀請函,給了家長們陪送的最好理由:“送孩子上大學是一次難得的親情旅行,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親情體驗。”
廈門理工學院黨委副書記林志成說,家長陪孩子入學,見證他們成長中的難忘時刻,這樣的親情體驗越來越少了。“具有濃烈親情觀念的人,才能體恤社會、關懷他人,成為有責任感的人。”他說,學校培養的學生不但要有知識和能力,還應該有豐富的情感。
“一個學生能否獨立和入學時是否有家長陪伴,并非是正相關關系。相反,一次特別的陪伴卻可以讓學生和家長都有一次特別的成長。”校方表示,家長無法陪同上學的,學校會讓校園志愿者提供更多幫助,讓新生不會覺得孤單,到了學校就像到了家一樣。
不陪理由
家長的背影可能擋住孩子前進的視線
現象
新生報到處貼上醒目標語,提醒新生自己辦手續
和廈門理工學院的熱情相比,集美大學誠毅學院則顯得十分冷靜。在新生報到時,校園里最醒目的地方都能看到這樣的標語——“同學,請用自信的背影告訴父母,大學我能行,入學手續我來辦!”“家長,您的背影可能會擋住孩子前進的視線,請讓孩子走在前面,由他自己辦理手續。”
早在2012年起,誠毅學院就倡導新生“二次斷奶”。校方表示,每年新生報到,平均每個孩子有兩三個親友陪同,而在現場辦理入學手續時,沖在最前面的往往都是家長。
誠毅學院學工部的郭老師說,今年誠毅的新生中包括專升本學生和本科生。暑假期間,校方接到很多咨詢電話,其中自己打電話來咨詢的基本上都是專升本學生,而本科生有疑問,九成以上是家長打來電話。
“我們更希望是學生自己來問。”郭老師說,家長和孩子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有些方面家長很關注,但在孩子看來無所謂。比如學校對床上用品有何要求,家長想了解得更詳細,學生則覺得到校后再說也不遲。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也有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在新生報到點設置了家長休息區,如果有“親友團”陪同,一般老師都會建議他們在休息區等候,讓新生獨自辦理報到手續。學生處的一名老師說,報到流程已經十分簡化,新生自己就能很快辦完手續,根本不需要家長“出手”。
說法
自己的事要自己搞定
不希望家長一手包辦
“我們不是不歡迎家長來,而是不希望家長一手包辦。”誠毅學院的郭老師說,提倡新生自己辦理報到手續,是想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事要自己搞定。
“獨立是新生首先要面臨的問題,只有獨立了,才能慢慢適應大學里的很多事情。”郭老師說。
集美大學財經學院黨委副書記陳志鴻說,進入大學就進入了人生的一個新階段,有了獨立的意識。“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作用也很重要,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在微博、微信上‘直播’自己的生活,父母不要被孩子列入‘黑名單’。”他說,必要的親子互動是對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
據了解,集大、集大誠毅和華大等高校也十分重視新生“親友團”,有的安排住宿,有的召開新生家長見面會,校方負責人現場解答家長的疑問。
【延伸閱讀】
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
讓父母最后一次
把你當小寶寶吧
新生“親友團”并不是中國的校園特有的,這種現象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最近,美國圣地亞哥州立大學在給新生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請明天來報到的新生注意一下……當你的母親想掛好你帶來的所有衣服并幫你鋪床時,由著她吧;當你的父親想向你身邊的所有人介紹他自己時,由著他吧;當這個周末你父母想跟你到處逛逛并拍照時,由著他們吧;如果他們使你感到尷尬或表現得很瘋狂,也由他們去吧。因為在你開啟人生的新篇章時,他們同樣也在開啟著他們的新篇章。無論你信或不信,這對他們來說可能比你更艱難,所以讓他們再最后一次把你當個小寶寶吧。”
有人說,父母與孩子的分離焦慮癥其實是國際性的。廈門理工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院長張宏怡說,此前各高校都不建議家長陪送,希望借此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其實學生的獨立性和親情教育是不應該割裂的。
廈門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大三學生許宜軒說,當年父母想陪她來,被她拒絕了,現在覺得很后悔。“他們只是希望能見證我們的成長,而這種參與,能讓彼此收獲親情的溫暖和感動。”
【鏈接】
閩南師大藝術新生
給父母端上一杯茶
本報訊(記者朱亞圣)9月13日上午,閩南師范大學東區藝術報告廳門前“筑起”了一面新生入學紀念墻,197名新生攜同部分家長在紀念墻上簽下自己的名字,并寫下對大學生活的期望。
在開學典禮上,新生們給父母奉上一杯清茶,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父母在接過孩子手中的茶杯時,不少人都忍不住紅了眼眶,有的甚至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