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食俗
梨
小寒時令,水果中以食梨為佳。梨,醫書記載性寒,味甘,微酸,入肺胃心肝經。主治熱嗽,止渴,治客熱中風不語,止心煩、氣喘。能夠調肺涼心,消痰降火,解瘡毒。但脾胃虛弱者不宜多食。
菜飯
小寒節氣,老南京講究吃菜飯,其來源估計與天冷進補有關系。所謂菜飯就是“矮腳黃”青菜和米飯一起翻炒,加入咸肉、香腸、火腿、板鴨丁。其中,“矮腳黃”青菜、板鴨都是南京特產,極具特色。
這些在今日看似平常之物,過去則是家庭條件較富裕的人們才能享用的,經濟條件不太好的人家是舍不得加肉的,會往菜飯里埋一勺豬油,那時候平時飯菜沒有多少油水,因此“豬油拌飯”吃起來格外香。
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土覆蓋,勿透氣,半月后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
羊肉
“小寒”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候,人們很容易被風寒侵襲,抵御嚴寒最快速有效的辦法不是一件棉衣,而是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
羊肉是溫熱食物中性價比最高的。如果用羊肉加點當歸、山藥、胡蘿卜一起煮,加上大蔥和生姜調味,建議每周吃一次,不但不會上火,還可以暖暖地過個冬天。
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里吃。
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都暖乎乎。因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覺暖和,利于驅寒。中醫理論上來說,糯米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
雞湯
老南京有逢“九”吃一只雞、每天一個雞蛋的進補習慣,所以小寒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雞湯和雞蛋。據說,雞骨雞肉在文火的慢慢煲煮中,營養成分大多會溶入湯中,極易于人體吸收,是冬季補氣補血的進補佳品,鈣質也多。
小寒養生
保暖
出門和睡前別洗頭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這個節氣外出,頭部特別容易受寒,寒又為百病之源,長期積累寒氣,特別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注意頭部保暖不僅是要戴帽子那么簡單,三九天里,出門前、睡前別洗頭等生活細節也很重要。
起居
堅持午睡半小時
起居建議堅持早睡晚起的生物鐘,晚上九、十點的時候盡量睡覺,因為冬屬陰,晝短夜長,陽氣不足,人容易生病,而早睡晚起的作息生活有利于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經常晚睡、早起、通宵熬夜等,這些生活小細節都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對于工作壓力大的職場白領,若是由于工作原因不能保證早睡晚起的作息,建議在午飯后借助半小時左右的午休來進行調理。
飲食
少食辣火鍋多吃魚蝦
專家提醒,冬季吃辛辣、油膩、涼性的食物不但不利于人體消化吸收,而且對于三高患者來講還會加重疾病的發展,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小寒大寒,
冷成一團。
最冷的時節最能檢驗溫暖。
請不要錯過2018年的第一場雪,
更不要錯過那個深愛你的人……
小寒養生寶典
1、飲食:補氣養血
小寒節氣后養腎陽仍要合理進補,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御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小寒進補時應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常用補藥有人參、黃芪、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食補常選擇羊肉、豬肉、雞肉、鴨肉、鱔魚、甲魚、鲅魚和海蝦等;水果有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山楂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
2、起居:內外保暖
小寒時節,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處于高發期,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氣寒冷。此時容易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于老人家,還應注意室內通風,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3、防病:嚴防血管病和風濕病
人在吸入冷空氣后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隨之增大,血壓逐漸升高,進而特別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對于往年,人們只要重視寒邪就行,而今年冬季特別寒冷,面對天氣的顯著變化,人們不僅要重視寒邪,還應該重視濕邪。
4、驅寒:中藥泡腳
中醫認為,“血遇寒則凝”,所以小寒養生做好驅寒非常重要。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最明顯的感覺就是腳涼,即所謂寒從腳下起。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中藥泡腳,可以用當歸、紅花、雞血藤等中藥材放于鍋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溫水中泡腳使用。泡腳之后可以用5分鐘揉搓足心涌泉穴,可以收到較好的驅寒效果,還可以促進睡眠。
5、運動:提高耐寒能力
小寒節氣正處于“二九”寒天,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段。此時正是人們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大好時機。
尤其對于未成年人,適當的戶外體育鍛煉對提高其耐寒力和免疫力都非常有幫助。小寒鍛煉,無論小孩、中老年人還是身體強健的人,也要講究一下鍛煉的方式和方法。可每周參加2~3次的健身運動,如游泳、打網球、打保齡球等。日常生活中要經常散步、慢跑、做操等。(新華網江蘇頻道)
小寒時節養生食譜
1、當歸生姜羊肉湯
材料:當歸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黃酒、調料適量。
做法:將羊肉洗凈,切為碎塊,加入當歸、生姜、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食肉喝湯。
功效:溫中補血、祛寒強身,適用于神疲乏力、面色蒼白、畏寒肢冷等血虛及陽虛的人群。
2、首烏煲雞蛋
材料:雞蛋2個,何首烏30克,山楂15克,陳皮6克,醬油、八角、精鹽、白糖、山姜片各適量。
做法:將雞蛋、醬油、精鹽、八角、白糖、生姜片一并投入砂鍋中,文火煮沸20分鐘,取出雞蛋,浸泡于冷水中,剝去蛋殼,再將去殼的雞蛋放入砂鍋中,煮沸約15分鐘,除藥渣即成。
功效:健脾益腎,益氣養血,適用于腸燥便秘、須發早白、腰膝酸軟等人群。
3、胡桃仁餅
材料: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面粉250克,白糖少許。
做法:將胡桃仁打為碎末,與面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適量,攪拌均勻,烙為薄餅食用。
功效:補腎御寒、潤腸通便,適用于腎虛腰痛腿軟、畏寒怕冷、大便干結等肺腎兩虛的人群。
4、遠志棗仁粥
材料:遠志10克,酸棗仁1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遠志、棗仁、粳米洗凈。粳米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然后放入遠志、棗仁,小火煮至米爛粥稠即成。
功效:補益肝腎,養血安神。(華龍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