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看來,哲學是一門十分深奧的學問,不要說中小學生了,就算是大學生,也未必能搞得很明白。但錢報記者近日獲悉,杭州有一所幼兒園居然要開設兒童哲學課。
做出這個決定的,是杭州市協和幼兒園,具體實施要等明年年初正式開園后。不過,在給新生上哲學課前,該幼兒園已經開始給家長進行科普了。上周日,錢報記者旁聽了一節面向爸媽們的兒童哲學課,驚訝地發現自己“人設崩塌”了——
原來,兒童學點哲學還挺有必要。
幼兒園哲學課講的是繪本
專家:兒童是天生哲學家
授課老師是協和幼兒園的課程指導專家、杭師大兒童哲學研究所主任高振宇。接過高老師下發的哲學課教材,家長們都驚呆了,竟是一本繪本,叫作《喂,小螞蟻》,不少孩子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給念過。故事大致講的是一個小男孩遇上一只螞蟻,到底踩還是不踩,一人一蟻有不同觀點。
就這么個哄哄小豆丁的睡前故事,講的是哲學?面對爸媽們疑惑的目光,高老師點點頭:“哲學沒大家想的那么高深,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對身邊的事物能產生許多哲學思考。”
他舉了個例子,周國平在《寶貝、寶貝》一書里寫道,女兒啾啾三歲半起,就會和父母談論死亡,開始思考人為什么會老死:“為什么小寶寶長大了,媽媽就會變老?”因為不想長大,啾啾還會思考另一個重大的哲學問題:什么是時間?她問媽媽:“為什么時間會過去?假如時間不會過去該多好,我就不會長大了。”
按照這個思路,高老師讓爸媽們揣摩孩子讀完《喂,小螞蟻》后,會提出怎樣的問題。
“他可能會問,螞蟻是益蟲還是害蟲?”
“她或許會問,小螞蟻如果被男孩踩死了,它的媽媽會不會傷心?”
“書里,小螞蟻拿了點薯片,就被小男孩的媽媽說是強盜,我家孩子估計會問,什么是強盜?”
……
高老師給家長這些腦洞大開的問題點贊,并特別叮囑:“這些問題里都蘊含著兒童哲學,就是孩子們在思考自己和自然、動物的關系。所以,假如孩子提出這些問題,別嫌煩,要引導他們繼續思考、探索。這個過程就是兒童哲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