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第一次進這個大門。繞著校園轉了好大一圈,才停下了腳。覺得校園真大。
我們當年包攬了三球冠軍,在運動會上卻慘淡得一塌糊涂。
口罩手套白大褂,實驗標配。
迎新晚會
各種講座
要畢業了,該用怎樣的方式和母校分別?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三女生芮正琴在微信朋友圈里逐條寫下本碩7年的所見所聞,組成“畢業百事記”,全方位記錄南大的美好。這組“畢業百事記”被南京大學官方微信整理后推送,引發無數南大校友共鳴:時光荏苒,記憶中的校園永遠是年少模樣。
芮正琴
朋友圈里記錄校園美好
南大是真的大,這是包括芮正琴在內的所有南大人走進南大仙林校區的第一印象。芮正琴寫下的“畢業百事記”第一條,便是對校園占地面積的感慨。“本科剛來,坐車上繞了圈,然后一家人咋舌,真大,得買輛自行車……好多人好奇為什么我微信運動步數總是老高,沒什么,也就是去個遠的食堂往返宿舍走了幾遍。”
芮正琴學的專業是生物,上課時少不了要接觸實驗用的小動物,這是生物專業的學生們獨有的學習樂趣,“狂熱愛好者在宿舍養上了小白鼠,竟能訓練它做起了引體向上。”
課外的生活遠比課內要豐富,夜幕降臨后,校園的操場上成為一片音樂的海洋,“已經搬去鼓樓的吉他社大四同學,回到仙林,一把吉他一板凳,一個外放一盞燈,在中心坐定撥動吉他,下自習的同學紛紛圍過來捧場,綠草地上坐成一個圈,一個露天演唱會。唱的好大聲喝彩,有瑕疵也鼓掌鼓勵,年輕無敵的歌聲怎么聽都好聽。”
還有怎么都看不厭的迎新晚會,永遠力氣使不完的校園運動會,以及記錄過無數學長學姐通宵達旦的實驗室……
網友:好想去,羨慕得不得了
截止到南京大學官方微信整理推送時,芮正琴的“畢業百事記”已經寫了89條。她在南大本碩七年的學習讓不少網友羨慕到眼紅。寬容的環境,老師的支持讓芮正琴如魚得水。校園里的各種講座和交流也讓芮正琴很感興趣,“系統的課程搭起了一個知識框架,但是世界觀的形成真的要感謝各色各類的講座或者交流活動……總是會盯著活動海報欄,也動不動辦上一場,恭敬謙卑地請心目中的大牛們回來給我們這幫小菜鳥們解解惑。慢慢的,會去聽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講座;還有校友中的大拿們……”
雖然學的是生物專業,但芮正琴的文筆絲毫不輸文科生,她在朋友圈里寫下的校園美好,生動而親切,勾起了南大校友的回憶,以及一眾人對南大的向往。網友“卷福的小迷妹”說,“好想去,羨慕得不得了。”“萬俟”表示,南大有過多少人的回憶。“人生如夢”和“孝堯”都是南大的學生,芮正琴的“畢業百事記”讓他們更加珍惜校園生活,“作為南大學生,看完頗有觸動。雖然還未離開,卻已不舍。”
作者:幫你回憶起燦爛的日子
芮正琴的名字其實不止一次在揚子晚報上出現過。去年的6月份,她還參與過本報高考下水作文的寫作。在南大待了7年,芮正琴如今也要離開校園,走上工作崗位。昨天,記者聯系上了芮正琴本人,她告訴記者,拿定主意開始寫“畢業百事記”是在去年9月份,通過自己的朋友圈,她寫下了第一條關于校園之大的感慨,并通過專門的P圖軟件,P上了和文字語境相符合的圖片。“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真的要走了。突然有個想法,得有個紀念啊。于是,有了這個絮絮叨叨的畢業百事記。”
芮正琴告訴記者,自己寫“畢業百事記”并沒有講求邏輯,“在最后一年從秋天到來年的夏天,春夏秋冬一個輪回。碰到什么場景,與記憶中的畫面重疊了就記下來;覺得今后的日子里不會再有了,也記下來。就這么啰里啰嗦地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敲敲打打。”
南京大學官方微信的推送,讓芮正琴的“畢業百事記”被更多人看到。芮正琴表示,“如果這份記憶能幫你回憶起那些燦爛的日子,然后飽含希望地往未來走去,那我很是高興,也是我的一份榮幸。”
鏈接
“畢業百事記”節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很佩服那些借了好多書,經常在圖書館出沒的同學,有我沒有的堅韌、耐心與經綸滿腹。校園卡忘帶,沒法刷卡入門。進門竟頗費周折。愚昧如我,總是在快要失去的時候才會去珍惜。
食堂永遠要排隊的鐵板飯,吃了7年小哥做的飯,依舊心心念念!曾經以為小哥很年輕啊,直到他因為這一手超速做鐵板飯的技藝被報道,才知道他已三十好幾。大概,心思單純就容易看相年輕,相由心生,匠人不過如此。
大學的教育超市,總會有一些新奇的吃食。7年前的大一,第一次從衣食住行乃至零食都被包辦的環境中解脫出來。攥著一個月的生活費,也不知道要怎么花,于是,就耐心地把超市一一吃了個遍。
溫暖的陽光與北大樓前的草坪是絕配,還有踉踉蹌蹌跑來跑去充滿好奇的baby,突然對你燦然一笑,世界都隨之明亮。與一個談得來的朋友,東拉西扯,時間過得好溫柔。不過一到晚上,就是另一番光景,留學生們帶上肘子和啤酒,嘻嘻哈哈圍上一圈;在沒有空調的遙遠夏夜,還有穿著褲衩就出來納涼的學長,躺得橫七豎八,只可惜,這番盛景我沒能親眼看一下。
(原標題:南大女生寫下“畢業百事記” 朋友圈里全方位記錄校園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