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經開始,然而不少學校依舊可以看到學生的身影。這些被稱為“留校族”的學生為何守家不歸?他們都在做什么呢?本網記者走訪在福州的高校展開調查。
福建農林大學“留校族”備戰考研。陳嘉珉攝
每天早上六點半,在大多數同齡人還沉浸在睡夢中的時候,福州大學陽光學院的林同學已伴著鈴聲起床洗漱了。之后,她將坐上公交車,花去50多分鐘才能到達實習單位,開始自己的暑期實習生活。
今年是林同學第二次利用暑假實習,從學校到實習單位,每天除了要擠長時間的公交車外,還有走差不多一公里的路。福州酷暑難耐,林同學每天往返學校與實習單位間,但她覺得,盡管累但很充實,“不會荒廢時間。”
像林同學這樣,暑假實習是不少在校生的選擇。福建農林大學大三學生楊惠明告訴記者,盡管父母多次讓他回家過暑假,但他還是選擇留在了學校,因為今年暑假要進行畢業論文實驗,更重要的是想利用假期準備研究生入學考試。
“在學校的學習效率會比在家高。”楊惠明另外也坦言,學校自習教室和宿舍都裝有空調,熟悉的環境讓他不用擔心學習效率受到福州高溫天氣的影響。
同樣是來自福建農林大學的大三學生陳哲宇,在這個暑假也選擇留校,因為他要參加一個夏令營,“暑假的時間是片段狀的,在參加夏令營外,還可以在學校進行進一步的學習,這有利于集中提高。”
而大一、大二的“留校族”選擇留校的理由則更加多樣化。
葛詩瑤是大一的學生,在福州一家茶葉店兼職導購,經理第一天就給她培訓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中間穿插著很多茶知識,講解各種茶葉的制作工藝流程,第二天講了銷售方面的知識。
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的大二學生朱高航參與了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親自前往鄉村考察的他,收獲頗豐:“這次實踐生活中,跟著老師同學們探索鄉村革命精神,在體會紅色老革命文化的同時,也感受了更多的鄉村文化氣息,為自己開闊了眼界。”
據統計,2016年福州各大高校的暑期放假時間大多在50至60天之間。記者發現,“留校族”中,大三學生中占比最多,留校原因不外乎是準備考研、考公務員和實習,而大一、大二的“留校族”相對較少,留校的原因也多是兼職、社會實踐等。
“留校族”的生活如何保障?在福建農林大學后勤管理處發布的“2016年暑假各餐廳歇業、開業時間安排表”中可以看到,有的廳將在整個暑假期間照常營業。該校圖書館在暑假期間,自修廳將維持正常開放,部分閱覽室和書庫也在指定時間開放。
福建師范大學的教授謝宏忠受訪時,首先肯定了大部分“留校族”的做法,他也建議,選擇回家的同學,除了和家人一起進行休閑活動之外,可以騰出一部分時間來進行社會調查等活動。
謝宏忠最后提醒,在社會上尋找實習和兼職的過程中,要有自我保護意識,要學會自我辨別,保持大學生所應當擁有的底線。
每個“留校族”都有他不歸的原因,或許是為了考研,或許是為了實習。在這些“留校族”的故事里,我們能看到他們為實現理想做出的拼搏。(詹托榮 實習生 陳嘉珉)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