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教育部發布聲明,要求取締“校園貸”業務,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雖然大部分校園貸平臺遵守規定停止了網絡貸款業務,但是仍有個別平臺鋌而走險、“換湯不換藥”。
小盛是江西南昌某高校大三學生,因為最初2000元的借款現在身陷校園貸利滾利不得脫身,導致他和他家人的生活出現了一個讓他們無法想象的局面。
兩年前,小盛到南昌上大學,兩個月之后,他在一款叫做“來分期”的網貸平臺上借了兩千塊錢,由此邁出了“校園貸”的第一步,而這一步,讓小盛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大學生 小盛:剛開始是玩一些股票和期貨,后面就虧了,當時是在我朋友那里拿了幾千塊錢 然后放在股票里面,我朋友要用了,我當時沒有錢還給他也拿不出來,我就借了點還給他。
在經歷了炒股“血本無歸”,需要貸款還錢之后,小盛心里不服氣,于是,他繼續玩起了股票和期貨,因為沒錢,他開始以貸還貸。在小盛的手機上,滿是借貸的APP,打開這些APP,記者看到了小盛的貸款記錄。記者發現,在這些網貸平臺上,小盛所借的多數是幾百上千元的小額貸款,并且周期很短,基本上是一個禮拜或者一個月,但是,需要繳納的利息和各種費用卻高得驚人。比如“無憂借條”網貸平臺,借款一周,本金500,利息200,僅一天的利率高達5.7%,年利率高達2000%,也正因為如此小盛越陷越深,拆東墻補西墻,兩年下來,到底向多少個平臺,一共借了多少錢,小盛自己都不清楚。
小盛的父親:利滾利,前面本金還后面的利息,這個賬是沒法算,如果去算的話,不會低于30萬。
盛先生根據兒子的描述,把這些網貸平臺都整理了出來,三張A4紙上,密密麻麻寫的都是欠錢的網貸平臺和具體金額,粗略算下來已經超過90家。
由于一直逾期沒還錢,網貸平臺陸陸續續將打電話打到了小盛的父母,還有他們的親戚朋友那里,這讓小盛父母的生活也受到了嚴重的干擾。
小盛的父親盛先生告訴記者,現在,他每天接到的催債電話都有二三十個,每當電話響起 ,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來討債的。
盛先生說,除了催款電話,有些網貸平臺還向他們發送帶有人格侮辱的文字,甚至還拼貼出一些淫穢圖片,威脅他們。
由于不堪其擾,盛先生從學校將兒子接回了家,打算讓其靜養一段時間。對于兒子欠下的錢,他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但應該合乎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