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拿這些‘低頭族’沒辦法,尤其是在冬天。”說起“低頭族”,作為“有車一族”的北京市民田樂有些無奈,“前幾天降雪過后,路面本來就有些濕滑,我們開車都得小心翼翼,但還是出了讓人后怕的一幕。當時,我行駛到家門口的人車混行道路時,我的車前方有一名年輕人,頭上戴著大帽子。因為道路比較窄,我怕從他旁邊駛過時會蹭著他,就用燈閃了一下,見他沒注意,又輕輕按了兩下喇叭,還是沒反應(yīng),最后只能長按喇叭鳴笛。經(jīng)過他身邊時,我特意放慢速度看了一眼,只見這名年輕人耳朵里塞著耳機,手里拿著手機。”
“你說,這要是不小心的駕駛者碰上這樣的‘低頭族’,后果不堪設(shè)想。”田樂搖了搖頭說,“還有一次,在一次活動結(jié)束后,剛認識的一個女孩子走路不停看手機。初次見面,我不好多言,就輕描淡寫說可能會摔倒。她切換到后面攝像頭拍地面照給我看,說‘這樣不就能看到了’。我無言以對”。
“低頭族”為何連走路的時間也不放過呢?
記者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因為無法活在當下”“不想浪費生命,所以開啟多核模式。難道你沒有覺得自己的時間完全不夠用嗎”“孤單。不想看見別人成雙成對,所以選擇回避”“因為恐懼”“手機,在公共場合使自己看起來不那么孤單的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