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小姐2011年畢業于省城某重點大學,已經4年了。最近,佟小姐和愛人準備貸款買車,可是銀行告知她有“不良信用”。原來,佟小姐曾經在入學時辦了2年的助學貸款,2014年她一次性還清了所有貸款,可由于不是“按月支付”,給自己留下了不良信用。記者從貸款銀行了解到,不良信用記錄將保持5年。
[編者按]
又是一年開學季。很多貧困學生通過助學貸款的方式來完成學業。然而,也有一些曾經申請助學貸款的大學生對貸款情況了解不多,也未認真看合同,未按合同還款,導致信用污點。本報記者多方采訪,為您解析助學貸款政策。按時還貸是個人信用的一部分:信用很重要,且用且珍惜。
[事件]未按月還款記不良信用
2007年,佟小姐來到合肥讀書,辦理了校源地貸款,貸款銀行是中國農業銀行。大三時,佟小姐家庭條件有所改善,便沒再貸款。由于仍然在校上學,前兩年的貸款沒有還清。
畢業之后,佟小姐去浙江上班,按月還了幾個月,此后沒有按月還款。 2014年上半年,佟小姐特意來到合肥,一次性還清所有貸款。“我記得當時填了好多張單子,客戶經理告訴我,逾期了好多次。”佟小姐說,那次還款有累積利息,要還很多違約金,原先準備的錢都不夠。還完款之后,佟小姐也沒太在意,繼續回浙江上班了。
上個月,佟小姐和愛人一起買車。可是在貸款環節出了問題,銀行告知她有不良信用記錄。“我當時就懵了,貸款我明明還清了啊!”一了解才知道,以前的記錄已經生成,不良記錄無法抹去了。
不了解政策是常見原因
記者咨詢了佟小姐辦理貸款的銀行。相關客戶經理介紹,佟小姐當時辦理的貸款需要按月還款,就像房貸一樣,一個月未還就會影響信用。佟小姐的情況,超期很多,每個月都有不良信用。不良信用將顯示5年時間。
也就是說,5年之后,佟小姐才可經由銀行辦理其他貸款。
據介紹,現在個人征信系統已經成熟,有不良信用的學生大多是因為一時忘記或者不了解還款政策,惡意不還的人很少了。
十年前貸款至今還欠著
擔任十年輔導員,我省某高校劉老師(化名)告訴記者,自己剛工作那年有學生申請的助學貸款,至今還沒還。“可能是覺得我們跟學生比較熟悉,當初學生在學校申請的校園地貸款,每年學校都要求輔導員幫忙催收。”劉老師告訴記者,有一位同學畢業后創業,開始說是狀況不好,沒有能力償還。再后來聽說這位同學生意已經做得不錯了,每次打電話過去,都答應還貸款,但下一年發下來的催收名單上,還有他。
找到好工作貸款也欠著
“有一位同學,畢業后工作了,后來甚至考上了有編制的工作,還是沒有還貸。”我省某高校輔導員陳老師 (化名)告訴記者,很多時候,欠款的畢業生就是那么幾個人。“每年都是這幾位同學,而且根據每年應還的欠款金額來看,一直都沒少,說明一直就沒還過。”
陳老師告訴記者,這部分同學,不還錢也許就是誠信出了問題,“需要幫助的時候受益了,有能力償還的時候卻還想占便宜。”
14名畢業生集體成被告
2008年,14名“品學兼優,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畢業后不僅沒有歸還到期的助學貸款,而且“杳無音信”,眼看2年訴訟時效即將到期,發放助學貸款的銀行只得將這14人訴至合肥市蜀山區人民法院,追討共7萬元助學貸款。
貸款不還款比例約1/7
工商銀行銅陵分行一位業務員介紹,2002年到2003年,銀行向銅陵某高校學生發放了369筆、共計145萬元的地方助學貼息貸款,這些貸款于2005年陸續到期,然而還款率卻并不理想,近七分之一的學生至今沒有還款。有學生表示,助學貸款未還,是僥幸心理造成的。
記者汪日貴劉媛媛
個人征信
個人征信信息分為三個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個人基本信息,包括個人身份、配偶身份、居住信息、職業信息等;第二部分是信貸信息,包括銀行信貸信用信息匯總、貸記卡準貸記卡信息匯總、貸款信息匯總、為他人貸款擔保信息匯總等;第三部分是非銀行信息,指的就是個人參保和繳費信息、住房公積金信息、養路費、電信用戶繳費等。
其中,信貸信息是影響最大的,會產生“不良信用記錄”。逾期記錄留
存的時間為5年。
[提醒]
無力還貸款 可申請展期
根據合同,如果辦理助學貸款的同學繼續讀碩士或者第二學位,銀行還準許展期。甚至畢業后經濟困難的,一定程度上銀行也會準許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