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師范院校要重視培養師范生的書法教育能力”。但是,書寫教育僅僅是師范生的事嗎?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將書寫的筆觸深深扎入基層學校,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書寫之路”。
走進高誠杰的辦公室,一股墨香撲面而來,一幅幅裝裱好的字畫掛在辦公室四周的墻上,看上去有點凌亂,卻別有一番韻味。高誠杰,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教育學院黨支部書記,2014年之前,書法一直是他的愛好,以書畫會友,陶冶情操;2014年之后,以書畫教學,置身其中,則成為高誠杰新的生活常態。
一個中心帶動一座城
高誠杰清楚地記得,2014年12月的一天,他看見一位退休語文教師寫的一篇《提筆忘字如何傳承文化基因》的文章,文中提及,在“漢字聽寫大會”的調查中,95%的人“提筆忘字”,92%的受訪者認為習慣使用方便快速的電腦輸入法,手寫越來越少。驚心的數字,讓高誠杰陷入憂思,“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手機、互聯網的普及,幾乎每一個國人的漢字書寫能力都在下降,尤其是青少年。如何讓自己的愛好發揮更大的作用?師范教育如何讓師生都能寫一筆漂亮的漢字?”
高誠杰開始將此事正式提上學校課程建設議程。今年3月,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書法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中心定位于依托高校教育資源優勢,面向地方基礎教育,以規范漢字書寫的教育研究與推廣應用為基本職能,致力于打造書法教育教學研究中心、資源中心和培訓中心。
4月,該中心與福清市教育局、福清市教師進修學校聯合開展“規范漢字書寫的普及與提高”開放性課題。課題旨在通過探索研究,普及培訓,使每個語文教師都可以寫一手漂亮的規范漢字,都能上寫字課,都可以身體力行地為學生示范規范漢字、優美漢字,普及提高學生規范漢字的書寫水平。
福清市首批12所基地校自愿加入其中。12所基地校的近500名教師以學校為單位,運用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每周定期培訓1-2次,每次一課時,每周交5篇作業。每所學校建立一個書法寫字培訓微信群,將校長和書法教育研究中心成員加入微信群,教師作業上傳到微信群,校長督促教師完成作業,書法教育研究中心教師在微信群直接批改作業。
就這樣,一場“書寫革命”在福清如火如荼地展開。
讓書法教學有章法可依
“撇和捺就像大鳥準備飛翔時張開的翅膀,要張得夠大才能夠飛得更快更穩!”“橫斜撇彎不向內,右移右長成梯形。上大下小三突出,左短右長橫平行”……形象生動的講解,通俗易記的口訣,均來源于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書法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
“要讓高校與貼地行走的基礎教育形成鏈接,這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能開發出符合一線教師需求的產品。”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校長陳盛對學校的書法探索顯然頗為滿意,他說:“我們開發研究的書寫方法正好適合一線教師的需求,為書寫教育插上了一個騰飛的翅膀。”
小學生、中學生、職高生、大學生,不同群體的書法書寫習慣和心理不同,書法寫字教育研究必須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回田格、十字練字法、符號化練字法,中小學同步字帖、職高專用字帖、大學生寫字現狀與提高課題研究,書法教育研究中心的成果不斷推出。
“回田格”比“田字格”多了一個內框。在臨帖時,回田格更有利于觀察字的大小,更有利于觀察字體中每個筆畫的位置、角度、長短,從而達到精準臨帖的目的。
“口、今、心”等十個字是十字練字法的基礎。十個簡單的漢字,包含了所有的漢字結構和常用的偏旁,萬變不離其宗。把這十個漢字寫好,舉一反三,就能達到寫好規范漢字的要求。
而當學生到了職高和大學階段,寫字要求更快,連筆更多。中心推出的符號化練字法,以行書寫法的十個符號為基礎,組合變化出常用的偏旁部首,把復雜的行書簡單化,滿足了這個階段學生的規范書寫需求。
福清市瑞亭小學突破了只有語文教師才練習書法的窠臼,全體教師都參加了培訓。“有法可依,才是真正的接地氣。”教師們感慨道。
教師、學生才是書法教育的根本
“偷懶的學校一本字帖行天下,有熱情的學校外聘專家進校講課,但一線教師不得要領,時間長了熱情消退,再加上書寫好壞又沒有統一標準,如何是好?怎樣是不好?這是書法教育在學校推進艱難的原因。”高誠杰介紹,加強漢字書寫教育的關鍵點是教師,開展課題培訓研究過程中經常出現教師自信心不足、練字心態急于求成、如何從學到用的苦惱、工作量增加的負擔、怎么上書法課等五個常見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書法教育研究中心與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所在學校四方合力,以“制度保證、激勵促進、曬網展示、互動靈活、課件配套、比賽驗收”等六條措施保證課題研究培訓的有效開展。
如,校長不重視、研究經費沒保證、沒有建立書法寫字微信群的學校不得作為課題基地學校;課題開始后兩次沒有按時開展課題培訓的學校取消基地校資格;教師參加課題培訓計入繼續教育課時。又如,每個教師必須在本校的書法寫字微信平臺上遞交作業,寫得好壞都得上網曬,并將原件定期展示在校園內。對于進步較快、寫得較好的教師給予一定獎勵,減少作業量,減輕工作量,并予以通報表揚。中心還定期召開專家、校長、教師、家長和學生等不同層次的座談會,面對面互動交流,不斷總結提升。教師書法作品比賽和書法說課比賽作為最后的檢閱,比賽分為校內比賽和基地校之間的比賽,書法作品比賽每學期兩次,說課比賽一年一次。
教師參加課題培訓不僅是為了自身規范漢字書寫,更是為了能教學生寫好規范漢字,中心為此開發了一系列配套課件,包括語文同步內容、書法相關知識、傳統文化系列等,使教師的專業教學素質與書法教育研究中心專業內容完美結合,讓學生既接受規范漢字書寫的培訓,也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加強漢字書寫教育的落腳點是學生,中心從“線上線下、校內校外、范圍氛圍”三個方面加強學生規范漢字的書寫教育。
線上線下是指由嚴格訓練之后的語文教師和書法教育研究中心團隊給學生上書法寫字課,線上由每個班建立微信群,所有的作業布置和上交的作業都發布到微信群,讓練字的過程管理嚴格、透明,目標管理明確、清楚。校內校外是指學校與中心聯合對家長進行集訓,讓家長參與到課題的整個過程,家校聯動,校內校外緊密合作。范圍氛圍則是指學校將規范漢字書寫適用范圍擴大到各科作業,通過經常性比賽、常規性網上網下展示、出版書法作品集等不同形式,營造濃厚的書寫氛圍。
“寫字、寫好字成為學校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改變的不只是學生,教師身處其中受益無窮。”福清市實驗小學的一位教師興奮地說。(中國教師報記者 孫和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