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政策,財政經費優先保障中小學教職工工資發放;擴大優質高中辦學規模,引導高中學校特色發展;加大市級統籌力度,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區”等重點產業功能區和人才聚集區統籌建設一批優質學校……《北京市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實施方案》近日發布,13條任務均明確責任單位。
《方案》明確,“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到2022年,本市將全面建立與首都教育現代化相適應的教育經費投入使用管理制度體系,確保調結構、提效益取得階段性重大成果。市教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對各區任務落實情況開展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問題,督促整改落實。對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依紀依規嚴肅處理。有違法行為的,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學前教育學位將擴容
本市將不斷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重點支持項目已經列出:繼續支持各類中小學改革項目,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完善市級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統籌機制,擴大優質高中辦學規模,引導高中學校特色發展;支持開展職業教育實訓實習,推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等。
同時,一系列新舉將落地,著力縮小城鄉間教育發展差距。本市將推進中小學區域集團化辦學、學區制改革、九年一貫制辦學和城鄉中小學校一體化發展。加大對生態涵養區教育事業發展的支持力度,提升農村地區教育水平。支持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加大市級統籌力度,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區”等重點產業功能區和人才聚集區統籌建設一批優質學校。
教育投資也將引入“問題導向”機制,聚焦支持解決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比如完善市、區兩級財政保障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長效機制,通過給予擴學位補助、租金補貼、生均定額補助等方式,擴大學前教育學位供給。全面提升城市副中心、城市南部地區、回天地區教育質量,進一步補齊教育資源短板,支持城區優質學校與相關地區學校開展幫扶活動。
良鄉和沙河高教園“升級”
在保障教育事業基本運轉需求的基礎上,教育經費將優先保障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教育領域重大政策、發展規劃等方面工作。
本市將支持國家“雙一流”建設、高精尖學科建設和一流專業建設等,引導中央和市屬高校主動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深化高精尖創新中心和北京實驗室建設,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優化科技成果轉化環境,推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推動高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高校之間、高校和社會單位之間資源共享,密切對接“三城一區”發展和科技創新需求,增強服務保障能力。
《方案》提出,將重點推進教育領域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動,支持高校新校區建設,優化老校區功能。比如積極推動良鄉、沙河高教園區建設和提升,持續優化教育資源布局。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全力支持雄安新區教育發展。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優化教育對外開放布局。
中小學教師與公務員工資同步調整
本市鼓勵吸引優秀人才從事教育事業,將加大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緊缺學科教師的配備力度。
教師待遇被寫入《方案》。本市將優先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政策,財政經費優先保障中小學教職工工資發放。完善中小學教師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中小學教師工資與公務員工資同步調整聯動機制,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本地區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提高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師工資待遇,縮小與在編教師的工資差距,逐步實現同工同酬。持續實施鄉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政策。落實建設鄉村教師周轉宿舍和為鄉村教師租賃周轉房政策。
另外,本市將加大對高層次人才培育和引進支持力度,充分發揮海聚工程、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支持計劃、高精尖創新中心及卓越青年科學家等項目優勢,支持建設高水平高校人才隊伍。
嚴禁超標建豪華學校
《方案》提到,各區對本區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穩定負有主要責任,要統籌保障和管理教育發展所需各類資源。本市將通過完善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捐贈激勵、土地劃撥等政策制度,落實相關稅費優惠、建設用地管理等政策,引導社會力量加大教育投入。繼續完善市屬高校接受社會捐贈收入財政配比政策,充分發揮各級教育基金會作用,吸引社會捐贈。完善非義務教育培養成本分擔機制,動態管理學費、住宿費等收費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方案》特別提出要堅持過“緊日子”思想和勤儉節約辦教育理念,嚴格執行項目管理相關規定,加強建設項目投資管控,嚴控超規模、超標準、超概算項目,嚴禁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嚴禁超標準建設豪華學校,確保每一筆教育經費都要用到刀刃上。
教育經費投入使用管理情況納入教育督導范圍。 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要牢固樹立“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的理念,逐步推進各類教育全成本預算績效管理,建立和完善教育領域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對實施期超過一年的重大政策和重點項目實行全周期跟蹤問效,建立動態評價調整機制,政策到期、績效低下的要及時清理和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