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來臨,中小學生們放下書包,開始了自己愉快的假期,而與此同時,鹽城市射陽縣解放路小學四年級的家長們也暗暗松了口氣。家長們向江蘇新聞廣播反映,在過去的一年里,孩子班級的數學老師吳某用盡各種方式,要求該班學生家長購買其“重點推薦宣傳”的某品牌旗下的各類保健品、食品、洗化用品等。對此,家長們敢怒不敢言。
今年6月25號,暑假將近,鹽城射陽縣解放路小學四年級某班的家長微信群中,發生了一件“大事”,一名家長在家長群中公開發言稱,“吳老師,您是老師還是做直銷的?能不能有點師德?不要有點事情就對小孩子作負面的影響?”隨后,該群立即被解散。
而這一切的開始,要從去年9月,吳老師擔任該班數學老師說起,學生家長趙女士(化名)回憶,開學沒多久,不少家長就收到吳老師“幫幫忙”的請求,要求加入某直銷品牌會員。“這個牌子的東西吃的用的都有。剛開學吳老師就打電話給我推銷,我覺得有點反感,電話微信都是不接不回的,然后她就找我愛人。”家長趙女士說,“電話說的根本不是孩子學習的事,都是產品,后來就買了一個月的會員。”
家長們說,多年以來,吳老師的教學水平一直很高,但向學生家長們推銷直銷產品的事情卻讓家長不能接受。家長錢女士表示,孩子回家后經常說,這個月出了某某新品,吃了對考試好,對智力好。某款產品吃了不感冒。而這些產品往往價格不菲,一瓶飲料都要三四百元。
江蘇新聞廣播記者了解到,吳老師“宣傳”的某品牌實行會員制,首次“入會”需要購買800元的產品,此后,每個月都要購買300多元的產品才能“保留會員身份”。一些家長建了微信群互相溝通,私下對這種行為表達了質疑。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家長通過微信表示,有人從開始就拒絕吳老師的推銷行為,有的家長迫于無奈,從吳老師在該班任教,一直到本月暑假開始,一直在花錢購買產品,一位家長告訴記者,6月25號個別家長在班級微信群中公開向吳老師發難,就是因為沒有購買產品,疑似小孩被區別對待。
“買了產品肯定要對孩子好。但是你還沒辦法取證,因為班上沒有攝像頭。”一位家長表示,“她也不是強迫你買,就說幫幫忙,幫我完成一個任務。你說,這算不算強迫呢?”
有熱心家長統計,該班可能有近30名學生在吳老師處購買了產品。每個家庭付出的金額少則數百,多則幾千。一位解放路小學的老師告訴江蘇新聞廣播記者,不僅僅是學生,學校的不少老師,也在吳老師處購買了產品。
江蘇新聞廣播記者注意到,我國2017年修訂的《直銷管理條例》第十七條明確規定,在職教師不得被招募為直銷員。但在今年6月前,射陽解放路小學四年級某班的家長一直沒有向當地教育主管部門、市場管理部門舉報吳老師的違規行為。7月3號,在射陽縣教育局,初教科負責人徐恒權告訴記者,6月25號,他們接到鹽城市教育局轉辦的家長投訴,責成解放路小學對事件進行調查。
解放路小學校長王遠庸表示:“她就在自己朋友圈中發了分享,有部分家長看到了,向她咨詢,家長都是自行自愿購買,吳老師自己沒有為此接觸過家長。”
6月27號,學校在未通知當事老師的情況下,在涉事班級隨機抽取8名學生,對吳老師是否在教學過程中推銷直銷產品、是否有對學生區別對待、是否課后要求家長購買產品等問題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所有學生對此都表示,沒有這種情況。王遠庸認為,這可以佐證,吳老師確實沒有向家長推銷過相關產品。但家長認為,是老師的壓力讓孩子們不敢實話實說。
江蘇新聞廣播記者發現,在吳老師近期微信朋友圈中,還保留大量直銷產品的圖文推銷信息。
鹽城射陽縣教育局初教科負責人徐恒權在采訪結束時表示,將就記者提供的相關證據繼續對此事進行調查。江蘇新聞廣播也將繼續對事件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