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構建體育類專業綜合能力評價與人才培養體系的教學改革實踐
為培育具有科學精神、人文素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復合應用型體育專業人才和高水平競技體育人才的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全面推進本科教學改革,學校開展了“健康中國背景下體育類本科專業綜合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這一人才培養改革試點項目。
該項工作依據“健康中國戰略”需求、學校學科及專業發展定位、學生及家長、校友期望,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學習成果為導向、持續改進”的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原則,面向全校體育類專業集群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改革充分考慮專業集群的共性和各專業的特色,錘煉體育類專業學生的三大綜合能力,設計相應標準和測量方法,根據測量結果,按照反向設計的原則,構建體育特色鮮明的“3+X+Y”課程體系(“3”指3個專業教育課程模塊,“X”指校選課程模塊,“Y”指專業能力拓展模塊),為學生完善知識體系和明晰職業發展方向搭建平臺,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打造體育類專業“五枝交叉互通立交橋式”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
體育類專業綜合能力測試標準與測量方法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成果導向”,對學生經過專業學習后最終取得學習效果的一個檢驗,是對學生通過三年專業學習所取得最大能力的測量;二是“過程評價”,對學生學習內化知識形成專業能力的過程性評價,是對課程和教學的結果性評價;三是“持續改進”,指標和測量內容根據數據進行即時調整,課程、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持續改進。
自2013年以來,經過實踐發現,在人才培養質量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并在此基礎上,回歸到課堂,針對體育類學生的就業面向,開發出三大核心課程模塊,豐富了專業綜合能力的內涵,還在新一輪的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的修訂過程中,強化了實踐環節,技術課加入15%與運動技能體驗有關的理論課,理論課要加入30%的體育實踐課,從而豐富了體育專業綜合能力的內涵,整個過程分為“頂層設計—實驗檢驗—標準調整—寫入培養方案—回歸課程(方向性選修課程模塊)—反思課堂(教學大綱調整)”幾個關鍵環節。
本次探索的創新點在于科學性地界定了體育類學生所必備的三大核心綜合能力;創造性地在體育類專業開展專業綜合能力評價標準與測量方法的研究;實踐性地驗證了學習成效評估對高校內部的教育教學質量體系的保障;從實施導向來看,是希望大學回歸大學教學之道、實踐生本核心的教育理念、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是解決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所帶來困境的客觀需求。
3.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成效豐碩
學校的研究成果與人才培養成效,受到全國和省內設有體育專業院校同行的一致好評。2017年國家教育部門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專家組在反饋意見中指出:“以‘有效教學’為核心,依托‘體育類專業綜合能力評價方法’研究和實踐,突出學生實踐環節和專業綜合能力培養,修訂培養方案,探索和完善了體育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成果獲2017年江蘇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構建的‘三層次多模塊’實踐教學體系,系統梳理和豐富了基于能力的應用實踐型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技能比賽、職業技能考核等形式提升學生專業核心技能,促進專業教育與社會職業接軌,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受到社會認可。”全國兄弟體育院校及省市體育部門高度關注,并多次派人員來學校學習取經。中央及省市多家媒體對學校的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成效進行了大量報道。
學校的辦學特色得到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充分肯定。學校的辦學模式被譽為“南體模式”,在全國產生了重要影響;學校先后培養了15位奧運冠軍、99位世界冠軍、近千位亞洲冠軍和全國冠軍,被譽為“冠軍的搖籃”,為我國競技體育在世界崛起、江蘇競技體育位居全國第一方陣作出了突出貢獻。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對此高度贊賞,2014年青奧會期間專程來校訪問并欣然受聘為“名譽教授”。學校被江蘇省政府部門多次記“集體一等功”和授予“江蘇省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當前,學校上下正在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瞄準“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體育大學”的奮斗目標,大力實施“二次創業”,不斷完善“三位一體”辦學模式,全面實施創新發展、開放發展、質量發展、特色發展“四大戰略”,積極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制度建設、文化建設、作風建設、黨的建設“五個工程”,努力推動學校各項事業全面邁上新臺階。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