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外留學生自殺事件,屢見不鮮。
2017年6月18日晚,剛剛從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畢業的22歲中國留學生趙義寧(Yining Zhao)從圣地亞哥科羅拉多大橋跳海,自殺身亡。
2017年2月12日,加州大學圣塔巴巴拉分校20歲的中國女留學生劉薇薇(Weiwei Liu,音譯)被發現在宿舍內自殺身亡。
2016年12月10日,俄亥俄州立大學中國留學生劉姓同學開槍自殺身亡。
2016年1月,芝加哥大學中國女留學生陸同學跳進了冰冷刺骨的密歇根湖,結束了自己年僅28歲的生命。
2015年1月27日,耶魯大學中國女留學生王璐暢(Luchang Wang)從金門大橋跳入舊金山灣自殺……
去年12月,北美留學生日報曾經在頭條文章后做過一項調查。
結果顯示,在參與投票的7000多名讀者中,有超過一半(53%)的人投給了“有過,有動過自殺的念頭”選項,還有約9%的讀者投給了“身邊的朋友有過”選項。而“從沒有想過自殺”的讀者還不足40%。
看著這組觸目驚心的數字,我們難免感慨,中國留學生們到底怎么了?在外人看來,他們留學、見世面,經歷那么多新鮮事兒,又有什么想不開的呢?
正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一樣,留學生們也有自己的煩惱和壓力。尤其是在海外,人生地不熟,這種壓力如果得不到排解,就很容易引發心理問題。
想必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刷屏的對于海外留學含金量的探討新聞。“6年花300萬,回國月薪3000”,諸如此類的消息,難免引發留學生們的就業焦慮。
除此之外,留學低齡化,自理能力不強;自我要求完美,反復較真兒;父母施壓,報喜不報憂;學業要求高,適應吃力;語言障礙,不能完全表達自己;文化差異,不能及時融入當地圈子;感情受挫,身心俱疲……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成為留學生們難言的痛。
說不定在哪一時刻,哪方面壓力就觸碰到情緒崩潰的臨界點,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看過這些,我們就明白了,留學生的日子并不好過。而如何避免類似的悲劇再次發生,父母和留學生們都該上點兒心了!
作為父母,首先應及時關注并回應孩子的情緒,及時與其溝通,尊重他們的想法,不要給子女施加過多壓力。
作為留學生,要放平心態,不要苛求完美,更不要與自己過度較真,畢竟凡事都有個過渡期,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此外,部分留學生要轉變觀念,出現問題及時尋求心理指導,不要因怕難為情,而釀成悲劇。
當然,在出國前,最好參加一定的心理培訓,對各種困難及解決路徑,做好心理預期。(據中國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