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們的共識:點贊打破“終身制”,人才培養是關鍵
此次公布的“雙一流”建設名單中,“建設”兩字不可或缺,這意味著“雙一流”是一個動態建設過程,遴選認定也不是一勞永逸。對這項打破“終身制”的新舉措,校長們紛紛點贊。
“建設‘雙一流’,真正要做的就是把學校的內涵提升起來。如果學生不買賬、社會不買賬,光戴一頂空帽子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反倒讓人家取笑。”西安交通大學校長王樹國說,“動態調整是必然的,而且也是必須的,我非常贊同。”
受訪校長們的另一個共識是“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無論一流大學建設,還是一流學科建設,只有培養出一流的人才,才有資格被稱為‘一流’。”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表示,北大的教育一定要著眼于未來,著眼于國家發展、民族振興和人類進步的人才需求。我們要改革機制和培養模式,激發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我們的教育真正成為師生共同探索未來的非凡體驗,使學生真正成為能夠引領未來的人。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表示,清華大學努力培養學生具有健全人格、創新思維、寬厚基礎、全球視野和社會責任感。本科教育是培養一流人才最重要的基礎,體現學校傳統和特色。研究生教育要突出創新能力培養,體現學校學術的高度。
浙江大學校長吳朝暉則認為,培養拔尖的創新創造型人才,需要構建全過程的教育生態圈,推進“四個課堂”銜接融匯,即發揮好“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豐富“第二課堂”校內實踐,拓展“第三課堂”境內社會實踐,加強“第四課堂”海外交流研修。
“我認為一流大學應該培養出很多的一流人才,它不用太著急去‘搶’,而是立足于長遠,立足于自己怎么能夠培養出人才來。”北京理工大學校長胡海巖說。
北京化工大學校長譚天偉則表示,教育是厚積薄發的,周期比較長,影響因素又比較多。如何衡量人才培養的效果與質量,是一個挑戰。(采寫記者:余靖靜、孫琪、魏夢佳、張斌、許祖華、俞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