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詩詞追尋古人詩意的人生哲學
人生自有詩意,第一季《中國詩詞大會》中,主持人董卿曾向三位嘉賓提問何為詩意的生活?那些節目中提到的耳熟能詳的名篇,膾炙人口的名句重新喚起了全民對于詩意生活的思考,喚醒了中華民族血脈中深藏的文化基因。
“理工背景的學生為什么會喜歡詩詞”是陳更走紅后經常被人問到的問題,她回答說,“詩歌與其他學問不同的一點是,它與技能無關,所以接近它,被它吸引,被感動,讓人覺得心不死。一字一詞里見乾坤,滴水映月般表現大千世界”。
陳更說,她喜歡詩詞里的纖細入微,極敏感的感官,就像“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她喜歡詩詞里特別執著,特別倔強的堅持,就像“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很熱血,很凄美;她喜歡詩詞里一種夢囈般的迷幻感,就像“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而這些都是其他文學形式沒法表現的。
近日,中國詩詞大會推出的為自己定制專屬詩句的H5在朋友圈刷屏,“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是陳更為自己選的兩句詩,她解釋道:“我一直很努力,所以我感激來時的路,感激過去的自己,也會繼續努力,讓未來的路處處如翠微般蔚然。”
“專屬訂制詩句”的刷屏再次說明,詩詞這一古老的文學表現形式在當下并未落伍。陳更說,當一個孩子看到“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中涌出一股熱流,從而決定發奮讀書,報效祖國;而當看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時,會相信愛情能永恒,從而做一個專情的人;當看到“千山萬水不曾行,魂夢欲教何處覓”時會懂得原諒,懂得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她的心里裝滿了詩句,也裝滿了詩意的思考。(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