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哈工大學漢語為更好地講述白求恩故事”
2017年5月,馬克報名參加了哈工大國際教育學院組織的2017中外學生廣西金秀支教活動,作為支教團成員,馬克向孩子們介紹加拿大,并講述白求恩的故事。他說:“我是想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們面對困難的勇氣,刻苦學習,鼓勵更多的學生學習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長大后為世界發展做貢獻。”
談到白求恩的故事,馬克非常熟稔地向記者介紹道:“白求恩醫生1937年12月前往紐約向國際援華委員會報名,主動請求組建一個醫療隊到中國工作。1938年初,他來到中國,到抗戰前線進行戰地救治。”對于在哈工大留學的馬克而言,來到中國,來到哈工大,為的就是用中國話講好白求恩的中國故事。作為白求恩的堂孫,馬克明白這個姓氏背后的意義和責任,馬克介紹,自己的爸爸也繼承了白求恩的大無畏精神,將一生奉獻給了盲人教育事業。而這些,也都激勵著自己不斷地努力。
“我寫了一個劇本特想在哈爾濱拍攝”
現在馬克已經在哈工大學習了8個月,談起學校和這座城市,他說:“我非常喜歡哈爾濱,喜歡在哈工大的學習生活。”在談到漢語熱時,馬克說,中國的發展日新月異,在世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說一口流利的中文是很多留學生的共同心愿。
在談到為什么要用漢語講述白求恩故事時,馬克說:“中國有約3億年輕人,這幾乎是美國的總人口數量。如何向中國新一代的年輕人傳達白求恩精神的時代內涵,作為白求恩后人的我,一直在思考。我想我用中文回答來講述,能更接近他的中國故事。”
馬克介紹,他希望能在哈工大認識更多的中國朋友,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的新時代。學習之余,馬克正在著手寫一本關于白求恩的小說。“我還寫了一個電影劇本,非常想在哈爾濱拍攝。”此外,他還考慮拍攝一部和白求恩有關的電影,向世界宣傳白求恩的偉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