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留學對于就業(yè)的加成因素正愈漸微弱,但海外經歷還是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孫曼科表示,任何單位在招聘中最看重的還是相關人員能否為用人單位帶來價值,這就要看你的專業(yè)能力是否過硬,你的眼界是否開闊,在歐洲的企業(yè)是非常注重交流溝通能力的,而出國留學無疑會提升這些方面的能力。她建議工作不一定急著去找,是金子總會發(fā)光,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能力。
工作不一定要和專業(yè)對口
在本次《白皮書》調查中,“已畢業(yè)”的計劃留學人群占比,較2016年上升了4%。可見當前人們的就業(yè)壓力較大,更多的人希望通過留學的方式來尋求未來發(fā)展道路。
對比2016年,決定留學人群出國留學的因素主要來自于內在自我提升的驅動:如拓展國際視野與豐富人生經歷是出國留學最主要的目的,占到了61%。相較之下,應試壓力、周圍人的影響、氣候等外在壓力因素則處于次要位置。
新東方海威時代高級職業(yè)咨詢師,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碩士王大啟表示,“留學生在海外獨自求學與生活的經歷,本身也會使他們在獨立決策、人脈拓展、跨文化協作、國際化視野與環(huán)境適應力方面相較于本土畢業(yè)生更勝一籌,而這些優(yōu)勢也正是職場競爭力中個人與團隊職場通用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整體而言,留學生在海外的求學經歷會使他們在求職中更具優(yōu)勢。”
意大利海歸留學生張慧(化名)目前在意大利國家旅游局北京辦事處工作,這是她的第三份工作。
談起畢業(yè)后的第一份工作,張慧表示,當時經人介紹,在山東的一家翻譯公司工作,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發(fā)現該工作與自己并不適合。隨后她辭去工作前往北京,因為暫時沒有找到與自己專業(yè)相關的工作,張慧經朋友介紹前往一家IT公司就職,在這家公司的兩年時間里,張慧主要的工作是負責公司品牌推廣、與相關專利機構合作對接以及內部數據統計工作。初入職場,張慧表示,“雖然這份工作對我來說并不是最理想的工作,但是對我本身也有益處,它讓我積累了一定社會經驗,也對職場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并掌握了相關基本工作溝通方法。”
但這份工作的主要工作語言是英語,放棄學習多年的意大利語讓王思慧深感可惜,她還是希望自己所學能有所用。當她通過網絡了解到意大利國家旅游局的招聘啟事后,便辭去了當時的工作前往該機構應聘并最終通過考核入職,入職以后,豐富多彩的旅游行業(yè)工作讓張慧找到了渴望已久的歸屬感。當然,有機遇必然有挑戰(zhàn),從坐辦公室到四處奔走,再到組織參與各種活動以及與外籍員工的溝通,張慧一切都要從零學起,在度過最初的適應期后,一切開始慢慢步入正軌,她在處理各項工作時也愈加得心應手。張慧說,對于目前的工作狀態(tài)還是比較滿意的,“100分的話,我會給現在的工作打80分。”
提起出國留學,張慧說,“首先要真心喜歡,自己要感興趣,否則留學生活會很煎熬。其次,在出國之前要充分了解所修專業(yè)的具體內容,也許這個專業(yè)內容會和想象中的差距非常大。”
談及《2017中國留學白皮書》所涉及的超八成海歸覺得“學非所用”,張慧有自己的看法,“我并不覺得工作一定要和專業(yè)對口,就我個人來說,其實我本身是學新聞學的,因為對意大利比較感興趣,所以才修意大利語。而且從事不同類型的工作還能學到新的知識和能力,當然如果能夠對口更好。”張慧同樣不否認,在招聘過程中,中國企業(yè)還是會看應聘者的專業(yè)的,但是他們更看重的是應聘者的能力,能力足夠的話即使專業(yè)不是完全對應,最終也有很大希望被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