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加拿大特約記者 陶短房]3月中旬,加拿大駐華大使麥家廉抵京履新。年初加聯邦政府大改組,5個部長人選發生變動,麥家廉和出任外長的方慧蘭是最受關注的兩位。
不熟悉的讀者或許會猜測:這兩位是加拿大籍華人嗎?答案是否定的。方慧蘭是地地道道說英語的白人,麥家廉則是說法語的白人(他的妻子倒是華裔),兩人都沒有華裔血統。那么,他們何以有如此“華人味道”的姓名?
這其實是加拿大政界的一個現象。眾所周知,加拿大有龐大的華人社區,尤其在大溫哥華、大多倫多的一些地區,華裔人口比例很高,這些地方出身的政治家一為“貼地氣”,取悅本選區華裔選民,二為“正視聽”,避免當地中文媒體莫衷一是,胡亂翻譯自己的姓名,因此很早就習慣于給自己起中文“正式譯名”,并用中文通告媒體“以此為準”。一個背景是,加拿大的中文媒體分別由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和東南亞的華人主辦,其翻譯習慣五花八門。
像溫哥華所在的卑詩省,自1986年至今的4位省長溫德心(Bill Vander Zalm,荷蘭裔)、杜新志(Ujjal Dosanjh,印度裔)、金寶爾(Gordon Campbell,英裔)和簡蕙芝(Christy Clark,英裔)都有正式中文名字,但他們都不是華裔。溫哥華近兩屆市長蘇利文(Sam Sullivan)和羅品信(Gregor Robertso),前者為會說流利粵語的白人,但沒有華裔血統,后者女友為華裔加拿大籍歌手曲婉婷,但其本人也沒有華裔血統。出自溫哥華、后來擔任過許多要職的艾民信(David L。 Emerson),曾任內閣部長的馮杰妮(Kerry-Lynne Findlay)也沒有華裔血統。